第188页

所以我们理学的儒家弟子,可以高喊一声,我们学得是什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理也就在这里。

不过现在理学暮气有点重了,朱子之后,元明的经学,大体上就是把别人掰烂了揉碎了,咀嚼过一遍的东西,你再拿来再咀嚼一遍,吐出来再给别人吃。

说起来有点恶心,大体就是这样。

真正能替朱子,传承衣钵只有刘宗周一人。刘宗周死后,理学就再也没有大兴过。

至于满清思想受到钳制,故而朴学大兴,所谓朴学就是汉儒训诂考据的一套,这就是在开倒车了。

但是令林延潮最哭笑不得的就是,身为穿越者,他身上所携带的大杀器,就是阎若璩写的《尚书古文疏证》,以及后世专家对《尚书古文疏证》的补充。

《尚书古文疏证》正好就是朴学大成之作。

林延潮不由心道,我的天,这难道是我主动在给时代开倒车吗?

随即林延潮转念一想,只要是书是好的就行,管你n条道路,我只选一条,最快能帮我成名的道路!

咱可是彻彻底底现实主义者,不管黑猫白猫,能给我抓老鼠才是好猫。

想到了这一点,林延潮不由推开窗户朝窗外望去,但见已是繁星如斗的夜景。

原来自己不知不觉竟在书楼里,独坐了一天,连饭也忘记了吃。

不过此刻林延潮却心情大好,见眼前星空如洗,不由仰天大笑起来。

后世野史里记载这一幕,写着“忽一夏夜,林公心忽开朗,如门牖顿辟,屏障壁落,从此学问大成。”

但事实上这一夜……

“别吵了!”

“还要不要睡了?”

“我们白日刊书干了一天,你倒好在书楼睡了一日,半夜还要作鬼笑,让不让人活了。”

“几位兄台,抱歉,抱歉!”林延潮赶紧道歉。

众人走后,林延潮随即想到,当初阎若璩可是读书的牛人啊,为了强迫自己背诵,他将书读熟,就立即将书烧去,号称读书等身。

但即便如此,也是经三十年之功,学问大成后,才写得这《尚书古文疏证》,自己虽是抄他原书,但怎么样也是要抄出新意来。

默书没有意思,还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在。

于是林延潮就校书,勘书的名义,在藏书楼里住下,实现了什么叫真正的“足不出户”,吃喝拉撒都在书楼里解决,晚上困了就在书堆旁睡下,醒了就从书堆旁起来,抱着书继续读。

读书就是要经历这么一段,不疯魔不成活的过程。

林烃当初以庄子的话告诫林延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是让林延潮读书不要只是仗着记性好就行了,那样只是两脚书橱,主要是有自己的道,正如孔子说的那句话,吾道一以贯之。

这也是理学和心学的观点,找到自己的道,也是六经注我的“我”。

但是朴学这东西,还真的没别的功夫,所谓道,一点不重要。

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以后,主要就是考据和训诂了,这是要博闻强记来搞定了。这正好是林延潮的专长啊!

林延潮读书之余,不由感叹,什么心学理学都是扯淡啊!丝毫没有朴学对我用处大,此题何解啊?

和阎若璩比起来,林延潮自信自己读书“过目不忘”的本事,还要强他数筹。

读书等身算什么?学富五车算个球?

在我面前都是小儿科!

第0143章 建阳书坊

林延潮在书楼上苦读,凭着对《尚书古文疏证》的记忆,这边在写文,这边读书,他写得极慢,一天只是写了百余字。

都是有了灵感再写,几个字就够了,下面不足的,又要去其他古书里求证了,古籍善本,刻本手抄书,不择细流的都读了起来。林延潮算了算,按照他这个进度,自己这本新版尚书古文疏证,起码要一年多才能写得完。

不过林延潮丝毫不急,通过著书,自己也是提升学问,反正是为尚书作注,也不是作与学业无关之事。

林延潮如此就在书楼扎根下来,整日读书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边《闲草集》的刊印也没有耽搁,林延潮看完定稿后,就将最后的底书给了山长和讲郎。

由于林延潮对训诂音韵进行练手,他起点很高,是为尚书作注的,而《闲草集》只是信手书来,却也将这一篇旁注写得无比出色。

林垠看完心道,这随手旁征博引的本事,着实令人惊叹,于是问几名刊书的人,林延潮这是怎么回事?

这几名刊书的被林延潮日日驻扎书楼,监工之下,折磨不轻,当下就编排了林延潮一些话,比如夜夜大笑,足不出楼,送饭时,但见他拿着本书在啃,无比专注,仿佛中邪了一般。

林垠听了吓了一跳,心想这不是读书读到傻了吧。

当下林垠与林燎一并去书楼上去看林延潮。

二人到了书楼里,但见林延潮盘坐在地,手不释卷在那读书,一副万事不放在心上的样子。待到林垠,林燎走到屋子,林延潮方才察觉,向林垠,林燎二人施礼。

林垠叹道:“孔夫子当年读书,三月不知肉味。延潮为校对,这闲草集着实费了太多心思了。”

林延潮暗暗惭愧,他能说自己来藏书楼,更多是为尚书积蓄知识吗?

林延潮道:“因书不能出楼,弟子怕耽搁山长的事,故而就在书楼里住下,也谈不上什么太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