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是,是。”

“我看不对,劈成两半,就是两个人了。”

“大哥,我求你别这样好吗?”

陈行贵说完几个人又要上前去打汤家祖,林延潮拦住了道:“此人方才吟得那首诗,确是上佳之作,我以往没有听过,想来确实是汤临川所作。此人不是他的亲戚,也是有几分关系,给他留几分颜面吧。”

听了林延潮这么说,陈行贵才放开汤家祖。

汤家祖讨好地看了林延潮一眼道:“我确实是临川汤家,出门至闽中游学遭了贼,盘缠被偷尽,故而囊中羞涩,托了家兄之名到处招摇,骗吃骗喝,没料到这位相公一眼就识破了。”

林延潮点点头道:“读书人游学四方,总有落难的时候,我是相信你是出自临川汤家,这有点钱你暂且拿去用吧。不过不要再到处招摇,如此污了令兄之名。”

说着林延潮拿了两百钱出来,陈行贵道;“宗海,在我这里,哪里有你花钱的地方。”

说着陈行贵对汤家祖道:“若是再让我看到你冒名招摇撞骗,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了。”

说着陈行贵随从拿了五两银子给汤家祖。

汤家祖听了连连称是,当下颜面离去。

安泰楼,楼上楼下的客人本是听了汤显祖的大名,都是要来一睹其人,但却见得被林延潮识破的一幕。

众人见林延潮这般处置这西贝货,不由都是点头,赞其厚道。

众人心想虽是没见到汤显祖这样的大才,但见到林延潮这位渐渐崭露头角的闽中才子,也是不错。

不提十四岁的秀才,就是朝廷被授予贤良方正,以及那篇被社学选为作为儒童发蒙之用的为学,已足以令人别人重视了。

经过审汤家祖一事,方才闲谈的老儒,官吏,读书人都是来到这一桌,与林延潮相识。

一人道:“林相公,以你现在的名气,眼下来个假的,真的也就不远了。”

另一人道:“林相公,我看你的文章,假以时日,不会在这汤显祖之下,待他日我闽中也出一位大才子,汤临川算什么,林侯官才是。”

奉承者有之,提点者有知,还有几名老儒也是对林延潮文章提出建议,甚至批评。

面对众人赞誉,批评,林延潮也知这世道,不是与你说好话的人,就真心为你好,说你不是的人,就厌恶你的。

比起认同你夸奖你的朋友而言,诤友也是同样难得,更多是一种关心劝诫。

特别是这几位老儒,其中不少还是与林垠,忘斋先生一辈的读书人,对于他们的批评,林延潮是虚心接受。当然也有几个人存心捣乱,在他们眼底,老子的文章就是天下第二(第一是王世贞),这样的人,林延潮也是不去理会。

酒楼上大多数人,还是善意的,这是林延潮可以感受到的,无论是前辈的谆谆教诲,还是同辈间的激励,都令林延潮很感动。

林延潮心想,闽中学风敦实醇厚,读书人这么多,若是我的尚书古文疏证,能得府中学子赏识,那么就算不用身在两京,苏杭这样文风鼎盛之地,不久以后,也能如王世贞,汤显祖那般名满天下。

正巧这时有一人问道:“数月之后就是乡试,不知林相公在读什么书?”

林延潮借过话头道:“在下既是读书,也在著书。”

第0197章 继绝学

听林延潮这么说,众人都看了过来。

那人笑着问道:“林相公的诗集,我等断然是要看的。”

另一人笑着道:“你有所不知,林相公不擅诗赋,这是众所周知的。我猜大概是文集吧,林相公的文章有苏韩之韵,若是刊售定可一读。”

林延潮心知在此,也算是一个求关注的好机会,当下道:“在下著书并非是诗词文集,而是几年来读尚书的心得。”

听了林延潮这话,众人都是惊讶的合不拢嘴,这几乎就是注经了。

要写这等大作,没有几十年的经学功底,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你也敢写?或者说你也好意思写?

而眼前这位十五岁的生员,竟敢说写一本读尚书的心得。

众人大部分都是在质疑,若非方才对林延潮有很有好感,恐怕不少人要喷之了。

一名书生不解向林延潮问:“你为何要注书经,不注他经?”

林延潮答道:“书经,乃六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在下以为欲贯通五经,学易,若欲挈领五经,学书。”

那书生听林延潮之言,微微点头。

一名穿着襕衫的秀才向林延潮问:“书经,精微不如易,文赋不如诗,义理不如春秋,庄重不如礼,你有何心得可言?”

林延潮暗暗摇了摇头,又是一个死读书的。当下他答道:“未见得,尧典立叙事之骨架,禹贡开百世地舆之学,洪范乃五行之宗,大禹谟之十六字心传,更为圣圣相继,代代相传之学,你岂可薄之,真愧为读书人。”

这名秀才听了林延潮的话后,顿时掩面,羞愧退下。

一名老儒当下发难道:“你治尚书以何为本?”

林延潮道:“回老先生的话,天下兴衰治乱,古文今文多有伪篇,因文字变迁而沿误的文句不知多少,故而我取开成石经拓本对校。”

那老儒听了捏须点点头道:“善。”

一名儒生一直不说话,这时候站出来问道:“古文尚书疑为伪篇,你该如何作?”

林延潮道:“先疑古,再重建!如尧典,皋陶谟,禹贡,非成书于上古,而定于春秋。”

林延潮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古文尚书疑为伪篇,乃是当今治尚书每一名儒生心底的大疑团,一千年来不少读书人提出疑问,但却无一人拿出证据来指证。而林延潮竟然笃定的一口证实了,难怪他们不信。

众人当下又与林延潮问难,但没有一人问得倒林延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