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科状元出自东翁治下啊!”
众幕僚们一并贺喜道。
这念诵的幕僚道:“东翁我还没念完,不只如此,这林延潮还是会试第一,乡试第一,此乃三元及第啊!”
这真是高潮一波接着一波,众幕僚们都是说不出话来了。
劳堪闻言后霍然站起,从这幕僚手里接过公札亲自看了一遍。
几位幕僚问道:“东翁,不说状元了,就是三元及第也是古今罕有,眼下我们该如何办?”
劳堪看完后袖袍一拂,果断道:“还等什么,天子的圣旨马上就要到了驿站了,知会右布政使吴大人,布政司衙门上下属僚,先随本官一并去三山驿站接旨。”
一名幕僚道:“东翁,是不是要知会正在福清的抚台大人。”
劳堪笑着道:“知会是知会,不过抚台大人是赶不上了。”
众幕僚都是露出笑意,巡抚不在城里,布政使大人自是乘此机会大张旗鼓。
劳堪当下肃然道:“马上派人通知提学道衙门,福州府衙门,侯官县衙门,再准备捷报送至林延潮府邸,沿途要敲锣打鼓,舞龙舞狮,能多风光多风光,排场能闹多大是多大,让全城百姓都知道了咱们府出了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
“待本官接了圣旨,再亲至府上宣旨!”
劳堪一语定下,这时从布政使派出报信的人,第一个先到了福州府衙门。
第0352章 本府错怪你们了
福州府衙门与布政司衙门,盐道衙门,都省城中央的鼓楼脚下。
从布政司衙门至府衙门不过千步而已,故而消息得的是最快。此刻府衙门里,现任知府乃李应兰正在坐堂。
李应兰是广东东莞人,乃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入仕十几年来方升知府,现在是府试第一场第三日,明日就要发案了。
合府几千份卷子都压案上,李应兰一人要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故而从外省请了几个懂得看文章的幕客,替他阅卷。
李应兰在举业上蹉跎半生,小三关卡了许久,后乡试会试殿试倒是一番风顺。他深觉得他在小三关时遇到的那些考官,都放任幕客评卷,慧眼不能识珠,导致他科场失意。故而他请了这几个幕客都是饱学的生员出身,看府试文章料想是没问题了。
但即便如此李应兰还是不放心,亲自在堂上盯着,深怕这些幕客看得不仔细,屈了英才。
经过两日一夜这些幕客们从府试里几千份卷子中,定了五百份卷子呈上。这五百份卷子是第一场合格备卷,二场三场之后,李应兰会从中再选出一百卷,最后作为府试墨卷。
李应兰已是看了一半,面色颇有喜色,其中有数名才子的文章,被他圈了三圈。在他眼底这些才子的文章,不说是乡试里,在会试里也是能有一席之地的。
就在李应兰读卷时,他的心腹师爷米师爷三步并着两步赶了过来,一见李应兰连声道:“东翁大喜,大喜,真乃是天大之喜?”
“何喜之有啊?”
李应兰虽是奇怪,但面上还是十分镇定,表露出一个知府该有的稳重,但待听到消息的下一刻,他的稳重没有了。
“什么,三元及第?真是本府士子?”李应兰失声言道。
“是东翁,是万历四年乡试解元林延潮。”
“原来是他,”李应兰立即从藤椅上起身,戴上乌纱帽道,“速速备轿,本府要去解元第。”
李应兰心想自己治下出了一个状元,乃文教之功啊,将来吏部考评,因此肯定是要加分的,更何况是三元及第,自己这一番真是走大运了。
李应兰满脸喜色的就要出门。
“东翁且慢。”米师爷道一句。
“怎地?”
米师爷道:“东翁,捷报自有人去送,去林府上贺喜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东翁此刻另有要事啊。”
“何事?”
“锦上添花之事。”
李应兰听了重新坐在椅子上,皱眉思索了一阵问道:“师爷,何为锦上添花之事?”
米师爷低声道:“东翁有所不知,我打听得消息,这位新科状元的堂兄正是的府试考生。”
“你是说双喜临门?”李应兰目光一亮。
米师爷低下头道:“东翁英明。”
李应兰精神一阵道:“新科状元的堂兄,叫什么名字?”
“登瀛坊巷,林延寿。”
李应兰当下对下面的幕客道:“快,把林延寿卷子出来,本官要点他为程卷。”
“是。”众幕客们都了解到知府要锦上添花的心思,是啊,兄弟二人一府试及第,一状元及第,真双喜临门啊!
当下这些人五百份备卷里七手八脚地找卷。
“还没找到吗?”李应兰的神色有些不好看。
几名幕客道:“东翁,可能不在这五百卷之中。”
李应兰当下拍桌子了,对这几名幕客道:“你们这帮酒囊饭袋,差点给本府闹了个大笑话,亏你们各个都自称饱读诗书,连卷子都不会看,不知还有多少遗才被尔等手中之笔冤杀!”
见知府震怒,这几名幕客一并跪下叩头,连声道:“请东翁恕罪,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