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页

火炮质量不行,材料以及加工问题都是关键!

此时,毕冠林继续道:“经过前期的研制以及严格极限测试后,最后我们确定了制造工艺流程,并确定了该款火炮的详细参数,并以此试生产出来了三门样炮!”

李轩知道,眼前的这三门九斤火炮,就是他们试生产火炮的火炮了,至于说之前的那几门样炮,根本不具备代表性,之前的那几门样炮,都是为了寻找问题,确定生产工艺以及流程的,而且大多都是已经被各种极限测试打到报废,早已经是回炉重铸了,李轩就是想要看也是看不到了。

“这款火炮口径为一百一十六毫米,炮管长二点六米,二十二点六倍,全重为一千四百公斤,发射的实心球弹丸重五点四四公斤!”

“标尺有效射程为五百五十米,最大射程我们在测试的时候,可以达到三千六百米,但是和以前一样,我们极度建议不要在超过标尺有效射程,也就是五百五十米之外开火,因为这样命中率将会非常低!”

毕冠林使用的各种单位,都是大唐王朝所提倡,准确的说是李轩所提倡的新制,这是李轩为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特地推动的。

所以如果用新制的炮弹重量来称呼的话,这门火炮应该是五点五公斤火炮,但是这和陆军以及海军准备大规模推行的新火炮分类方式相冲突。

因为采用弹重的方式已经是无法给大唐王朝里众多的火炮种类进行详细分类了,所以目前陆海军都是准备用年代加口径以及倍径相互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详细分类。

不过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所以目前很多人还是习惯称呼为九斤火炮,顶多就是在前头加一个三年式,变成三年式九斤火炮,李轩也是不准备在这种称呼上进行强制改动,反正就是一个称呼问题,也不影响计量问题。

如果李轩愿意,把这款火炮称之为红夷大炮也行啊,但是有必要吗?没有!

李轩是知道佛郎机人的十二磅的性能数据,基本上和自己生产的这款九斤火炮类似,就是自行生产的九斤火炮重量要大一些,但是也大不了多少。

毕竟是一吨多重的大家伙,区区一百公斤不到的重量差别不算什么。

简单解说了一番后,就是开始了实弹测试,而实弹测试实际上兵工厂方面以及军方的代表在之前都已经是进行过多次了,要不然的话也不敢拿出来在李轩面前演示。

因此试射的结果自然是非常成功!

试射完毕,李轩就是指示工部方面,要尽快的开始量产!

现在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对这种口径达到了一百一十六毫米的加农炮,也就是九斤火炮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观看试射完毕,李轩自然是不会直接打道回府,而是又去了肇庆兵工厂的厂区进行视察,重点是视察兵工厂里的现有的火枪、火炮以及各类武器的生产线。

同时还观看了兵工厂内已经是开始实用化,以水车、畜力为动力的众多加工机械。

这些机械在李轩看来还非常非常的原始,但是他也是知道,这些机械在这个时代而言,其实已经算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尤其是那一架体型相当庞大的水压锻床,更是让李轩看的感叹不已。

能够在一片手工业里发展出来这么一家具有初步工业化的兵工厂,这可不容易啊!

当看到了这些机械后,李轩就知道,大唐王朝已经可以把板甲的生产提升日程了!

板甲,这玩意不管是李轩还是说大唐王朝里的军方将领都是不陌生,因为他们之前和佛郎机人的接触,已经是发现了佛郎机人所装备的这种板甲。

他们手中甚至还有着一些板甲呢,他们之前就已经在和佛郎机人的军械贸易里,从佛郎机人手里买到了几幅板甲,当然了一开始只是作为研究所用,并不是说买来直接装备。

不过他们对此虽然有所研究,却是没有想到过陛下会直接说大规模生产并装备板甲!

第0641章 重型火枪和胸甲

不管是工部还是陆军,都是对板甲已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以及测试,而详细的测试后,他们发现板甲虽然防护能力出色,但是过于沉重,远远要比大唐陆军现有的铁甲要沉重。

同时东亚地区也没有装备这种板甲的前例,大唐王朝也没有生产过,所以他们不少人都知道板甲,但是一时间也是没有想过大规模装备板甲。

不过虽然没有想到过大规模装备板甲,但是他们对佛郎机人的板甲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是专门测试并研究过的。

测试中,他们发现板甲对冷兵器的防御能力极为出众,对于火枪的防御效果也是强于目前大唐陆军普遍装备的棉铁甲。

以目前大唐王朝的十四毫米的火绳枪,需要在二十米内才能够击穿缴获自佛郎机人的板甲,当然了,这是因为佛郎机人的这种板甲不是普遍的早期只有两毫米左右的板甲,而是受到了当代西方重型火枪流行的影响,佛郎机人的板甲造的特别厚,购入的这几具板甲里,其正面厚度都达到了四毫米,部分重点部位甚至是六毫米。

而这样厚的厚度也是带来了沉重无比的重量!

尽管很沉重,很多军官们普遍装备这种重型盔甲不现实,不过他们对板甲的优异防御能力还是满口称赞的。

陆军以及工部官员的想法李轩不知道,但是李轩却是知道目前大唐王朝的主要敌人,也就是明王朝还存在着大量的冷兵器部队,他们火器部队所使用的火枪,威力也不如大唐陆军的火枪。

根据缴获的明军火枪进行测量,明军的火枪口径普遍要比大唐陆军的小,但是整体上是处于十一毫米到十三毫米之间,别问为什么明军的火枪口径为啥不一样,因为人家明军的火枪口径差别就是这么大。

基本每个作坊,甚至每个工匠造出来的火枪,口径都不一样,而且你还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统一标准的概念!

明军的大量冷兵器部队以及质量掺差不齐的火枪部队,所以盔甲在短时间内,依旧是大唐王朝的重要装备之一。

这也是之前大唐王朝持续不断的大量制造并装备棉铁甲,乃至锁子甲等传统铁甲都还在大量制造并装备的主要原因。

但是传统铁甲以及棉铁甲和板甲比起来,不管是成本还是防御能力,乃至给士兵所带来的灵活性,都是差距比较大的。

以前是工业加工以及材料能力不行,无法大规模量产板甲,但是现在李轩看到了这些机械设备后,却是认为,大规模生产板甲并装备部队的时机已经是成熟了!

所以在视察肇庆兵工厂的途中,李轩就是直接找到了一旁的工部官员以及肇庆兵工厂的部分工程师,直接询问他们现在大规模生产板甲的可行性。

听到李轩突然这么问,他们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因为谁都知道,今天李轩过来是为了观看九斤火炮的试射的,视察兵工厂的其他东西只是顺路而已。

但是李轩既然问起了,他们自然是需要回答的!

板甲这东西,他们自然是知道的,而且还测试过呢!

现在工部基本上就是大唐王朝的军工生产结合体,各种能够找到的武器他们都会研究一番!

所以当即就有人回答道:“启禀陛下,以目前我们的技术能力,大规模量产板甲的话还有一定的困难,不过小规模生产倒是可以的,如果要大规模生产的话,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生产线,并制造更多的专业机械,如果经费不存在压力的话,三个月内就能够做到板甲的小规模量产,半年内应该能够大规模生产!”

此时,一边作为陆军代表的曾子文突然听到说起了板甲,当即就是道:“板甲,是不是就是缴获自佛郎机人的那些板甲?这板甲我们陆军也测试过,缴获自佛郎机人的几具板甲的部件,其正面厚度普遍达到了五毫米,如果是全身甲的话,重量过于沉重了,只有极少数身强体壮的士兵才能够穿戴,大部分士兵还是无法穿戴的!”

李轩不以为意道:“任何一种装备肯定是有好有坏的,至于板甲沉重这个问题,需要强壮的士兵才能够穿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装备盔甲的,必然会是重甲刀盾兵以及重甲长矛兵,他们本来就是体力比较好,后续加强体能训练,足够穿戴这种板甲,而且板甲也不都要造成全身甲嘛,半身甲,乃至一个胸甲都是可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