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澎湃发展的工商业,正在为大唐王朝带来庞大的税收,在宣平四年里,财政收入预算之中,工商业所贡献的税收比例,已经是增加到了百分之三十,这个比例虽然还是不如农业税,但是却已经是差不多少了。
而这,还不包括关税、盐税这两大税种呢!
如果把它们也加上的话,工商业所贡献的税收比例要更大!
得益于工商业的爆炸性增长,同时也是把湖广、江西这两个当地的农业大省纳入统治之中,也是让税部喊出了到明年,也就是宣平五年的时候,以现有控制区计算,到时候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将会有可能突破两千万两银子。
如果用人均纳税数字来计算的话,平均每人纳税一两银子多一点!
而你得知道,目前大唐治下的人口是不算太多的,目前所有的控制区加在一起,户部所预估的人口总数大约也就两千万人到三千万之间,当然了,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准确的,要不然的话也不会给出一个差距达到一千万人之巨的波动数字了。
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唐王朝还没有进行过一次完整的人口普查,很多地方的人口数量数据出入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也参考了前明时代的官方数据,但是明王朝的官方数据,能信个一两成就不错了,真要全信,那是犯傻。
所以大唐治下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口,那是一个未知数,户部预估的是两千万到三千万之间,但是到底是多少,户部官员搞不清楚,李轩自己就更搞不懂了,能够得出这个数据,还是综合多方面的数据,比如说大唐盐业公司的食盐销售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数据,然后再发挥一些脑洞,四舍五入多几次,才是得出了这个大概数据。
想要知道大唐王朝治下到底有多少人口,也只能是政权稳定之后,搞一次的人口普查才能够知道了。
两千多万人,提供两千多万两银子的税收,这个比例其实是比较高的,以明王朝的财政收入做比较……唉,算了,人家一年才几百万两,没法比较,还是拿大家比较熟悉的清朝比较比较恰当一些。
清王朝的前期大约三四千万两银子左右,后期达到一亿多两银子,这个数字基本都是当时人口的两三倍左右,早期人口少,赋税也少,后期人口多了,但是赋税也增加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清王朝的税收不仅仅有正税,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地方政府留用的额外杂税,而这一部分的数额其实相当的庞大。
恩,还值得注意的是,征收这些额外税收的时候,如果官府收到的是一百万两银子,那么民众的实际负担就有可能达到两百万甚至三百万两银子,所以讨论民众负担的时候,不能光看表面国家收了多少钱,而是得看民众出了多少钱。
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杂税都加上去的话,其实清朝的人均税收负担,其实也不会比大唐王朝这边低,甚至要更高一些!
而具体到底层民众,也就是农民身上,李轩可以很自傲的说:大唐的农民要比任何封建王朝里的农民的负担都要更加轻。
针对底层民众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并且在征收这些苛捐杂税的过程中出现的官员、税吏私自加征,这才是真正压在历代封建王朝农民身上的一道枷锁!
而现在,李轩却是把这道枷锁打破了!
所以哪怕是大唐王朝征收的农业税比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要高,但是农民们却是心甘情愿而且是欢天喜地,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只要交了农业税后,不用缴纳各种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了。
减轻农民负担,这是李轩一直都在做的事,而这也是最近几年李轩在针对民生上做推进的一项最重要的政策,那些敢以任何名义进行摊派、征收杂税等等的地方官员或者是税部官员,一旦发现,全都施以最严格的抄家灭族刑罚!
当官要赚钱养家糊口,这一点李轩虽然表面不说,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跟着他造反,贪点钱改善改善生活,娶多几房小妾,李轩也是认为是合情合理,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嘛。
但是贪钱归贪钱,但是却是要找对下手的方向啊,你想那些商人们偶尔压榨一下,捞点银子,李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过去了,但是你如果敢想那些原本就苦哈哈的农民下手,那就不要怪李轩手中的刀太锋利了!
其实李轩很不理解的,你一官员大把方法捞钱,干嘛非得和那些苦哈哈,没啥油水的农民过不去啊,你压榨几千上万的农民,还不如你直接找个大商人压榨一番来的钱多呢。
但是偏偏这样犯傻的贱人还真有,而且还不杀,对此,李轩的态度是坚定的,发现一个抄家灭族一个!
一旦这些敢想苦哈哈的农民下手的官员被逮住,砍头都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必须抄家灭族,不然无法威震后来者。
这说起来,大唐王朝的诸多法律里,很多都是明文标注,犯了某某法就抄家灭族,这个过程里固然会有无辜被牵连,但是当这些所谓的无辜之人享受了父兄等人犯法所带来的荣华富贵,那么当他们的父兄被逮住了,也就不要说自己是无辜的了。
像一个官员贪污被抓住枪毙了,家人却还拿着大把钱出国逍遥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在大唐,因为在大唐,本人自然是凌迟啊什么的,而妻女姐妹一律充入教坊司,儿孙兄弟一律砍头。
能够在翰统鹰犬的搜捕下还能留下一丝血脉来,算他牛逼,翰统给他的坟前写一个大大的服字!
第0776章 万古圣君的亲切慰问
话说某一天,唉,具体来说应该是宣平四年八月下旬,具体哪一天,大唐枢密院情报司还搞不清楚,总之就是某一天了。
俞大猷率军返回福州之后,又是接到了来自南平的报告,说是伪唐贼军已经距离南平城不足十里,南平危矣!
接到这份报告后,俞大猷的脸色瞬间就是阴沉无比,最后去了一道军令,让南平城的军民死守南平,决不可放一个贼军过南平,同时又是紧急征召福州城内外的青壮,加修福州城防!
虽然形势危急,但是他还是寄望于南平那边能够守住!
同时也是希望自己这边能够守住。
至于守不住,他也是没有办法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依旧是没有选择王以旗给他的选择:率军撤往浙江。
他不死心,他不甘心!
这福建地形不便利,利用如此地形优势都无法阻挡伪唐贼军的话,就算是撤到了浙江,也是无法阻挡伪唐贼军尾随而来的进攻啊。
如果从浙江南部再退的话,可就是浙江中北部了,而这个地方,已经算是广泛意义上的江南了,江南一马平川,就更加别指望能够挡得住来势汹汹的伪唐贼军了。
而且就算最后挡不住伪唐贼军,最后要撤往浙江,但是他也需要为后方的布防争取时间。
他已经是给王以旗去了五百里急报,虽然说是让王以旗增援福建,但是说实话他并没有指望过王以旗会真的派遣部队增援福建,因为等王以旗的援军来到,黄瓜菜都凉了。
他的真正用意相信王以旗也能够看的出来,他是想让要王以旗做好准备,在浙江南部重新布防,这样的话,就算是到时候他不敌撤退,但是至少退往浙江南部后,也能够有一个防线用来阻挡。
这么想的俞大猷,实际上对守住福州实际上已经是不抱希望了,所以当他在准备福州城防的时候,已经是悄然准备撤退事宜。
本来他是准备直接从海上撤退的话,但是水师那边报告说外海出现了大量的伪唐贼军的战舰,而福建这边的水师遭到了南澳岛一战的惨败后,现在剩下的船只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大船却是没有多少了,固然可以利用大量小船把伪唐贼军的战舰阻挡在闽江之外,不让他们沿着闽江前进深入到福州,但是想要出海北逃,那是基本别指望了。
人家伪唐贼军的战舰虽然进不来,但是他们也别指望能够出去啊!
海上撤退行不通,那就走陆路了,为此他已经是开始安排大量愿意北上的官员、士绅的家眷们,携带着大量的细软等等进行北上。
除了安排家眷撤离外,他也是悄然为大军的撤退做了准备,准备好了大量的马车牲口等等,同时在布防的时候也没有傻乎乎的学长沙那边的明军,全都龟速在城墙里头,这样如果被人家围城的话,那可就是想要逃都逃不了。
他除了在城内布置了大量的卫所兵防守城外,还是在城外的几座小高山里修筑防御工事,而他本人,却是带着七千破贼军驻防此地,和城内的卫所兵形成了夹角之势。
这样一来,是可以牵制伪唐贼军,让他们无法放心的攻城,同样也可以在形势不妙的时候直接撤退。
俞大猷在福州那边煞费苦心布防的时候,王朝宏却是优哉游哉的率军北上,他北上的速度甚至都算不上快,为了保证炮兵和辎重部队能够跟上来,他是刻意放缓了部队的行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