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不仅仅是明初有这样的局势,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原王朝和草原游牧民族的战争,大多也都是围绕着这一片小小的区域所进行的。
丰州这一片小小的区域,古金往来发生过的战争多了去,而发展在这里的战争,其胜负大多都是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北方局势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片地方重要,大唐的文武大臣们,也不会是三天两头叫嚷着想要收复河套,重建玉林城、丰州城以及东胜城这些边关城池了。
倘若上述三地都能掌控住,那么这三城相互支援的情况下,那么基本上也就宣告着了可以彻底掌控河套东部以及丰州川地区,等于把整个北方方向向北推进了数百公里,让后方的长城不用再承担庞大的压力。
这同样也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中原王朝都希望控制住这些地区的中原原因,当然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就算是能够做到一时,但是也很难长时间维持。
但是这里头都有着一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控制上述地区的中原王朝,往往都是处于巅峰时期的中原王朝,能够吊打周边土著的那种。
只有巅峰时期的中原王朝,才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在上述地区的军事存在,而情况稍微变差了,往往就是难以为继了。
镇守边疆,这花费可是不小!
如今的大唐帝国,刚好处于开国时期,而且军事力量也是处于鼎盛时期,自然也是不敢落后,准备效仿前辈们来一个北上草原,控制河套的。
这基本上都是过去几千年来的老套路了,俺答汗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南边的那些南蛮子们想要干嘛。
但是想要北上,控制河套,也要问问他俺答汗答应不答应!
俺答汗早在正德老儿那个败家子,窝囊废在山东战败,还连累他俺答汗损失惨重的时候,他俺答汗就一直防着那个低贱的土匪皇帝那一天想要北上了。
这些年,他频繁发动战争,攻打察哈尔部,攻打瓦剌人,为的就是夺取更多的放牧去,更多的人口,囤积更大的力量,这些囤积起来的力量是用来干嘛的,就是为了对抗大唐王朝的!
如今,大唐王朝终于是忍不住要动手了,虽然说信心有点不太足,但是俺答汗却是知道,这已经是到了拼命的时候了。
过去六七年的准备,为的就是今天!
扛过这一波,那么就能够换来最少五年甚至更久的和平,也给予自己更多的发展时间,好彻底吞并察哈尔部以及瓦剌人,最后再把什么吐蕃人也吞了。
等到五年后乃至十年后,再和大唐王朝打的话,说不准就是自己占据极大优势的时候了,因为那个时候,开国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天下太平多年的大唐王朝大概率会和大部分的中原王朝一样,会慢慢的丧失进取之心!
数十年后,那边的大唐,又将会是一个前明,任由己方骑兵南下劫掠的前明!
倘若抗不过这一波,那就没啥指望了,只能把战争漫长化了,慢慢打,慢慢耗,袭击他们的后勤补给线,让他们支撑不了最后主动撤退。
至于说彻底退出丰州,退出河套!
俺答汗从来都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
这里就是他右翼三万户的根基所在,失去了这一片地方,他们就会变成丧家之犬,最后就会和那些可怜的瓦剌人一样,跑到西边苟延残喘,被分化,吞并,最后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所以!
他死也不走!
第1204章 爱国商人
当大唐陆军第九军所辖的各部骑兵,组成的骑兵兵团杀上草原的时候,也是正式掀起了北方大战。
不过虽然已经正式出兵,但是受到草原宽阔无比,而且目前双方交锋的又都是骑兵,机动性非常高,所以小规模的战斗虽然已经开始爆发,但是大规模的战斗,不出意外的话一时半会的还真打不起来。
因为除非是双方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进行对战,要不然话,随便一方都选择进行机动避战的话,想要打起来那可就难了。
所以虽然北上草原四五天过去了,但是康长宁的骑兵兵团还是优哉游哉的草原上游荡着,偶尔扫荡一下来不及撤走的鞑靼人的部落,大部分时候,还是在赶路行军,而他们的行军路线也是有些飘忽。
因为康长宁并没有给自己定下什么具体的目的地,只要能够牵制鞑靼人远离东胜城旧址,那么就行了。
所以他一会要跑到玉林卫区区,一会要是直接北上,直奔丰州,但是走了一半,突然又掉头,搞的俺答汗想要拦截都是非常的麻烦。
这也是让俺答汗有些后悔,早知道就提前整军备战了,那样的话,他就可以集中更多的兵力,而不是和现在这样,只有四万多骑兵的兵力。
这四万多骑兵,虽然说已经是不少了,但是想要包抄围堵南蛮子的骑兵还是力有不逮。
但是倘若能够集中十几万骑兵的话,他俺答汗可以选择的战术就多多了,到时候可以分兵多路包抄,任凭那些南蛮子怎么跑,最后都要把他们给堵住。
可惜,兵力不足的问题并不会因为他的后悔而改变!
康长宁带着俺答汗在草原上兜圈子的时候,邓喜德也是率领大军离开了长城,步兵行军速度自然是不快的,但是因为是在平坦的草原地形上行军,也不会太慢,真要放开了行军,一天行军是二三十公里也是可以的。
可惜的是,邓喜德的步兵严格上来说并不是去作战的,而是为了掩护工兵部队以及民夫修筑城市的,所以不能自行离开的,得和民夫以及大量辎重保持同一个速度,要不然的话,那些民夫和辎重部队就会成为鞑靼人的活靶子。
别看鞑靼人的骑兵主力被康长宁吸引住了,但是俺答汗又不傻,他可是派出了少量骑兵持续监控着长城方向的,因此当邓喜德的步兵主力北上后,不用几天俺答汗同样会得到消息。
等俺答汗知道了消息之后,肯定也会做出应对的措施,倘若己方准备的不够充分,人家鞑靼人都不用派遣多少兵力,随便几千骑兵过来牵制,就能够对他的步兵主力造成极大的麻烦。
所以邓喜德还是非常谨慎的,第一天行军只行军了十五公里,等到了地方后,大军扎营,而工兵和民夫们则是就地筑城。
他们要短时间内修建起来一个土垒棱堡!
不得不说,三千名专业工兵和一万多民夫,再加上步兵部队也是派遣了两万多人一些帮忙,这三四万人一起动手,施工的速度是相当快速的。
他们在一些关键部位上,直接用水泥,而大部分建筑结构则是就地取材,用泥土,石头什么的。
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是修筑起来了一个看起来丑不拉几,但却是实打实可以驻防将近千人,并部署火炮的棱堡防御工事。
是的,这座土垒棱堡,如其说是城堡,更不如说是野战防御工事,简陋的很,除了必要的防御工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东西,至于很多边镇城池都会搞的屯田之类的更是没搞。
这是一座非常纯粹的野外防御工事!
修筑完毕后,邓喜德留下了将近千人在这里驻防,然后带着部队继续前进。
他的前进路线非常的明确,那就是一路直奔东胜城旧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