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2页

在地方任职的时候,发展工商业经济也是很有一手,而且发展工商业的时候,他也是平衡主动农业发展。

这样的官员,任何一个当政者都会喜欢!

李轩同样也不例外!

所以这一次哪怕是他上海特设县的县令职务任期还有一年半,但是李轩还是亲自指示了下去,让陈立夫担任松江府的新任知府。

李轩希望利用陈立夫这个人,能够保持松江府,尤其是上海的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也是让整顿松江府的吏治问题,毕竟这个人是税部巡查处处长出身的,当年杀的人可是不少。

接到任命后,陈立夫感觉到距离自己的目标又是近了一步!

这一天的夜里,站在窗边的他遥望金陵城,嘴边喃喃着:“我会证明,你们都错了!”

陈立夫摇身一变,成为了松江府新任知府,品级也是顺势提了一级,变成了从三品。

不过品级虽然提升了,也是变成了松江府的知府,但是他依旧是待在上海。

因为松江府的知府衙门,就是设立在上海!

松江府知府衙门,距离他原来任职的上海特设县县衙门,距离不过区区一千多米而已,所以当天他就是被吏部的官员陪同着,前往知府衙门上任了。

经过简单的交接后,陈立夫就是坐在了知府衙门里的二楼巨大的办公室内!

松江府知府衙门,并不是在原来的华亭县里,而是搬迁到了上海,不过也不是在老上海城区里,而是位于老城区城南的黄浦江沿江大道边上,是在宣平九年的时候设计并建造,一共由三栋建筑组成,都是双层建筑,可以同时容纳三百多人同时办公,乃是整个松江府的政治核心建筑。

而上海特设县的县衙门,还在老城区里,使用的是前明时代的各栋官方建筑。

宽大,明亮,这就是松江府知府衙门的最大的特点,加上就在黄浦江上,站在二楼的办公室,透过大片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见黄浦江上不断穿梭而过的众多船只,也可以看到沿江大道上的众多马车正在不停的经过。

站在这里,几乎就是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上海的繁华!

不过站在这里,陈立夫想的却不仅仅是上海的繁华,而是整个松江府。

上海,虽然在松江府里占据了绝对的经济比重,但是也只是松江府属下的一个特设县而已,而且上海县的土地面积其实并不大,经过多次的开发,一个商贸区,两个工业区,再加上一个北岸开发区,其实已经是把上海县的可开发土地都差不多给开发了出来。

而这些面积,对于整个松江府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

如今的松江府,一共辖有上海县、华亭县、青浦县、嘉定县,此外这两年虽然松江府还设立南汇县,不过一直都是在讨论之中,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目前一共就四个县。

而值得注意的是,四个县里头,其实上海县的总面积不算小,但是很多一部分都是属于黄浦江东岸的土地,这一部分因为隔着一条黄浦江,其实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如果容易开发的话,之前陈立夫也不会搞北岸开发区,而是直接开发黄浦江东岸了。

而更重要的是,从整个松江府而言,目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的不平衡,上海县独树一帜,几乎占据了全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工业产值,同样也是提供了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税收。

但是其他几个县却是惨不忍睹!

第1304章 畸形的地方经济

整个松江府了,上海县汇集了全府大部分的工商业产值以及税收,但是即便是上海县内部里,其经济发展也是非常畸形的。

上海的工商业如今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区内,这一片的城区,主要是指老城区、商贸区、北岸开发区、第一、第二工业区,但是除了上述地方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工商业存在了。

上海的其他地方,比如说黄浦江东岸地区,或者是黄浦江西岸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也就是主要城区之外的地方,其经济模式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依旧是没有太大起色。

上海,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上海的五大城区,联合起来汇成了一个超级黑洞,源源不断的吸纳着周边地区的财富、人口、资源。

连周边的扬州、苏州、杭州等府都是被吸走了众多的财富、人口和资源,而就在五大区边上的松江府其他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虹吸效应在上海,在五大区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陈立夫还是上海特设县的县令,那么他自然是很乐于看见这种状况的,甚至是努力继续吸纳着周边地区的所有资源。

因为这样,基本上就是等于是吸纳其他地方的资源发展上海,对于上海本身而言是属于大好事。

但是如今陈立夫却是变成了松江府知府了,对于这种状况却是显得有些担心了。

毕竟身为松江府,他在确保上海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得让其他地区发展起来,这样才能够整体拉高整个松江府的经济发展。

他的政绩,来自于整个松江府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上海一地的发展。

但是现在这种严重畸形的经济发展策略,却是让陈立夫产生了警惕。

比如是说华亭县,该县和上海相邻,其县城距离上海老城区也没有多远,但是经济发展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比如可怜的华亭县,曾经松江府的经济重镇,府治,在宣平十六年的时候,其工商业产值,只有上海的百分之五!

是个,没看错,就只百分之五!

而更关键的是,这百分之二的工商业产值,也并不是华亭县传统上的经济重地,也就是县城地区所产生的,而是在华亭县东部,也就是临近上海县的这一片区域所贡献的。

在华亭县东部的黄浦江西岸地区,靠近上海的第二工业区,虽然不是直接毗邻,而且还隔了好几公里,但是第二工业区强大的经济引擎,依旧是带动了周边,乃至是临县的发展。

华亭县这边依靠着临近第二工业区,打出了为第二工业区各大企业做配套的口号,直接在两县交界的地区设立了一个华亭开发区,试图进行招商。

不过华亭县的招牌和上海县的招牌差别还是极大的,同时华亭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其实也没有得到中央乃至江南道的支持,而没有上级支持,也就意味着没有财政支持。

没有财政支持,他们就没有办法进行前期投资,对开发区进行基础的建设,比如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修建码头,修建码头货运铁轨、仓库、厂房这些。

只靠华亭县县财政,再加上松江府补贴的一些财政,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前期投资,只能是小打小闹,到现在,连可用的沿江码头都没有搞起来,也就是搞了几条煤渣路作为联系第二工业区的主要交通要道。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缘故那就是,华亭开发区并没有得到上级的支持,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开发区并没有获得税收政策上的优惠。

大唐帝国里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会用税收补贴的模式来吸引企业入驻,但是补贴的力度是不同的,而且这和地方自己的意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