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也是和国内多家矿务公司、钢铁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为他们专门打造运输矿石的专业运矿船!”
“等下半月六月份,我们用散装货轮改装的第一艘远洋万吨专业运矿船将会投入运营!”
“而未来,我们货运事业部将会根据货运市场的不同需求,为各行业打造专业的运输船,除了运矿船外,我们还会投资资金涉足运油船,运粮船,冷冻运输船等诸多专业领域!”
“根据我们的预测,未来的货运市场里,这些特种运输领域将会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之一!”
冯氏航运公司内部的这一场货运业务战略报告,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目前大唐帝国的经济发展方向。
冯氏航运公司如此,其他航运公司虽然慢了一步,但是也仅仅是慢了一步而已。
依旧占据着国内航运龙头老大地位的长江航运公司,也是启动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准备大规模建造大吨位货船以及特种运输领域。
而这些航运公司的举动,直接导致了海上运输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当这些运输成本下降了后,那么从海外领地运输回来的各种农产品就更多了。
但是这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外农产品输入多了一后,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到了部分本土农民的收益。
本土东北、中亚等地区的农民倒是没啥影响,人家的耕种模式和海外领地耕种模式差不多,都是大规模种植。
但是对于东部和中部等地区的传统农民而言,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了。
他们的人均耕地少,每亩的粮食产量虽然不少,但是人均粮食产量其实也没多大。
而且粮食收入在很多地方而言,都是当地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
他们在收获粮食之后,留下自己的口粮,剩下的将会出售给大唐粮食总公司或者其他粮商,换取现金购买肥料,农具等,也是用来购买其他的生活用品。
尽管目前有着大唐粮食总公司的粮价稳定政策在,哪怕是本土粮食价格也不可能跌下去,但是今年的粮食价格却是和去年持平。
而这,就有问题了!
第1963章 矛盾的目标
这种情况普通人兴许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农部的官员们却是察觉到了问题,并且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以目前的海外农产品输入量,其实根本无法影响帝国本土的粮食供应体系的。
但是以后呢?
等以后海外领地输入的粮食数量大幅度上涨之后,那么必然会对本土粮食价格产生冲击。
这粮食价格持续下降的话,就会大幅度伤害本土农民的利益。
尽管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但是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大唐帝国的农部官员早早就是呈上了报告。
很快,大唐帝国针对这一可能的情况也是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办法很简单!
准备在全帝国范围内对农业税进行全面下调!
目前大唐帝国采取的农业税政策,经过多次改革后已经是变成了阶梯农业税,而这一次的调整看似全面降税。
但实际上主要的降税对象还是那些人均五亩以下的农村家庭。
而这些家庭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几乎清一色的都在本土。
因为只有本土的东部和中部等人多地少的地方,才会出现人均五亩以下甚至更少土地的情况。
至于海外地区,那普遍都是人均几十亩上百亩的。
哪怕是同样是本土的中亚和东北等地区,人均土地数量也是比较多的。
这个政策,将会极大的减轻少地农民的税收负担,这个税收负担将会的直接反应到粮食成本里面。
这个政策,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唐官方想着法子补贴本土少地农民。
但是这个方式也只是临时措施,最彻底的解决方式还是要加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
要怎么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目前的大唐帝国而言,一直都是个超级大难题。
要想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开荒种地那些都是老套路了,都已经被帝国玩遍了,并且也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至少目前大唐帝国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纵然局限于土地少,人口多的现状,但是通过各种方式将还是能够勉强让农民们吃饱饭了。
仅此一点,就是让大唐帝国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
但是这样,却还是不够!
大唐帝国是要把粮食指数降低到百分之四十的。
要实现这个目的,人们要收入高,同时粮食价格还不能太高。
而这对于农村地区是非常矛盾的,要收入高,直接拉高粮价,那么农民们的收入自然就高了。
但是这样一来,粮食价格太高,那么就和全民富裕的目标相互违背。
如果是降低粮食价格,那么农民的收入就低。
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增加农民们的收入来源,让他们不再局限于只能依赖耕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