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页

表面上看来,“日出之前”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无聊文艺电影;但事实上,“日出之前”的两个创新点让人眼前一亮:第一就是叙事方式,通篇由台词构成的电影,让所有人重新了解到了台词功力的明显差异;第二个就是台词深度,看似平常普通的对话却值得让人一再咀嚼,细细品尝台词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层层推进、徐徐渐进,不经意间完成主题推进和核心思想升华,令人拍手叫绝。

又或者说,创新点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台词。

台词作为剧本构建的重要元素,其实这些年来已经逐渐被好莱坞遗忘,因为好莱坞更加鼓励结构的创新。在这一点上,“日出之前”和“生死时速”就是两个极端案例。

“生死时速”里面的台词完全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情节推动力,基本上就是用来放缓节奏的缓冲带和填补时间空白的废话,整个故事完完全全是通过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来推动,这是九十年代之后好莱坞电影的典范:视觉,视觉,视觉,一切都和视觉有关。通过视觉制造高潮,通过视觉制造亮点,通过视觉营造气氛。

但是“生死时速”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向人们展示了不同于“终结者2”这样视觉大片的复古效果,用最低廉的成本、最简单的方式将电影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来,从而引爆观众热情。

而“日出之前”则恰恰相反,故事情节没有任何推动力,台词才是电影的核心,用台词来推动情节,用台词来控制节奏,用台词来升华思想,用台词来完成沟通,这几乎是将伍迪·艾伦的“话痨式电影”推向了一个全新巅峰。

人们总是认为伍迪的电影是最典型的话痨电影,“安妮·霍尔”就是其中的典型,通篇充斥着无数的独白、旁白和对白。但事实上,伍迪电影的对白只是辅助,他有一个情节主线,然后用对白去解说这个思想、去推动这个内核。

可是“日出之前”却比伍迪更加大胆,它完全用台词来构建整部电影,甚至没有主线。这比“低俗小说”也更加出格更加勇猛,但却是一种几乎无法复制的模式。原因就在于台词的生命力。

“日出之前”的台词几乎每一句话看起来都是废话,但每一句话也都是有深意的,几乎可以把电影里的任何一个段落摘抄下来,然后细细品味研究,其中所包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遍布了人生的角角落落。看似随意的台词却是精心安排,却又让观众察觉不出来。

如此深厚功底,完全体现了编剧的出彩和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出编剧的深厚文学底蕴和生活历练。这才是“日出之前”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剧本的深度足以成为专业编剧学院的教材范本。

所以,在罗杰看来,“日出之前”在“低俗小说”之后出现,两部都是话痨电影,却用不用的方式向人们阐述了台词的重要性,这对于现今好莱坞创新至上的剧本模式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和推动,这也会让人们再一次重新认识编剧位置的重要性。

基于如此原因,罗杰对“日出之前”赞不绝口;基于如此原因,罗杰给了“日出之前”九十五分的高分和四星满额的推荐;基于如此原因,罗杰认为雨果是一名天才,他认为雨果在编剧的位置上奉献了满分的首次演出!

第1075章 备受追捧

如果雨果阅读了罗杰·埃伯特关于圣丹斯电影节、关于“雌雄大盗”和好莱坞再一次面临转折点的文章,他绝对会惊讶地下巴都脱臼了,难怪罗杰是好莱坞最权威的影评人之一,他对于整个行业的敏锐把握确实是高人一筹。

按照历史发展轨迹,好莱坞电影的确在九十年代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并且在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之后进入了大制作全面爆炸的年代,高投资高回报成为了好莱坞的极端发展模式。但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段,大制作却逐渐开始疲软,高投资也就意味着高风险和巨额损失。

“低俗小说”为独立电影打开局面之后,经过圣丹斯电影节长达十年的孕育,独立电影在2006年打响了翻身战,一部“阳光小美女(littleisssunshe)”从圣丹斯横空出世,惊艳了全美国,票房、奖项、口碑和人气全面丰收,不仅让好莱坞的各大制作公司都蜂拥到圣丹斯寻求下一步“阳光小美女”,而且还改变了好莱坞大型制作公司和独立电影制作公司之间的力量对比,狮门影业的强势崛起改变好莱坞版图就是写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