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正是在“七宗罪”之后,新线电影公司的所谓“八大”地位才被正式得到认可,原本只是小部分媒体喊喊而已,但“七宗罪”的巨大成功则让大部分媒体都表示了赞同。
电影讲述了一个连环杀手和两个警探的故事,连环杀手精通古典文学和宗教研究,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向邪恶世界挑战的方法:根据西方宗教的说法,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食、色。欲是人类的七宗罪,于是他为每一宗罪寻找到一个祭品,让他们以这种罪恶的形式死去,然后完成他对这个世界的抗议。
整部电影不仅讨论了社会深层的现实问题,而且还涉足了人类本性、宗教信仰和道德罪恶之间的深刻课题。简单的故事主线却层层推进、迷雾缭绕,让人没有办法喘息,单线平铺直叙的手法却依旧将悬念无限放大,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情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可以说,这是一部兼具娱乐商业效果和反思艺术效果的佳作,故事里对社会和宗教的探讨看似简单,但认真思索起来却回味无穷。
“七宗罪”横空出世之后,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也被许多影迷反复讨论回味,在经典云集的九十年代里也成为了绝对不容忽视的一部作品。相对而言,影评人对这部作品的看法就有比较大的分歧,喜欢的人推崇备至,厌恶的人则弃之如履,不过整体而言,影评人还是给予了导演大卫·芬奇(davidfcher)一定的肯定,待时机成熟之后,也就见证了影史经典“搏击俱乐部(fightcb)”的横空出世。
大卫·芬奇是好莱坞十分典型的一种导演:从音乐录影带导演入行,之后转行成为电视或者电影导演,从而打拼出一片天下。
大卫曾经为麦当娜、滚石乐队、史密斯飞船等大牌歌手执导过音乐录影带,后来还成为了迈克尔·杰克逊“危险之旅”全球巡回演唱会的音乐录影带导演,丰富的履历表让他成为了“异形3(alien3)”的导演,但可惜的是,大卫的这部处女作被批评得一无是处,几乎可以说是惨败。这对于一位刚刚从音乐录影带导演转职到电影领域的新人导演来说,简直就是死亡的丧钟。
如果各大电影公司就这样放弃了,或者是大卫就这样放弃了,那么人们也就将无缘“七宗罪”、“搏击俱乐部”这样的经典佳作,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大卫还拍摄出了“战栗空间(anicroo)”、“本杰明·巴顿奇事(thecuriocaseofbenjabutton)”、“社交网络(thesocialwork)”等出色的作品,甚至还在电视剧领域里交出了“纸牌屋(hoeofcards)”这样令无数人交口称赞的佳作。
可以说,“七宗罪”就是大卫凌厉风格逐渐形成的第一部作品,此后在“搏击俱乐部”、“社交网络”的剪辑风格和镜头画面质感里都可以感觉到这种特属于大卫的节奏感。
无论是对影迷来说、对影评人来说,还是对于大卫自己来说,“七宗罪”都是值得铭记的绝对佳作之一。如果让雨果列举九十年代里他最喜欢的十部电影——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他宁愿放弃“肖申克的救赎”或者“阿甘正传”,也不愿意放弃“七宗罪”。
“七宗罪”唯一一部经典的犯罪电影,足以载入史册,同时这部电影也让人们见证了两位演员的强势崛起:布拉德·皮特和凯文·史派西。
电影的演员阵容可以被成为铁三角,除了布拉德和凯文之外,还有老戏骨摩根·弗里曼,这三位演员所饰演的角色都各有特色,整部电影可以说就是在他们三个人之间展开的。
布拉德饰演的年轻警探血气方刚、冲动易怒,摩根饰演的老警探沉着稳重、机智耐心,这是最为典型警探形象,形成对比之余,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磨合也是情节推动的重要环节。作为老戏骨,摩根的表演内敛而不露锋芒,但是角色由内而外绽放出来的气质却让沉默也变成了演技的一种,令人赞叹;相对而言,布拉德的表演相对逊色一些。
其实布拉德的角色是十分有内涵的,冲动背后所隐藏的内心变化,情绪伴随着天气、事件的变化而逐渐推动,并且在最后达到顶点,在挣扎之后完全爆发,这种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并不明显,但却十分丰富。可惜的是,布拉德的演技略显死板,没有能够将角色的精粹演绎出来。
布拉德在“十二只猴子”里贡献了张狂外放的精彩演出,将角色的神经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种表演需要的是释放而不是控制,所以布拉德很好得胜任了。“七宗罪”的角色需要的是雕琢和刻画,年轻的布拉德在演技方面的缺少厚度也就被凸显出来了。
所以许多人在观看电影时,总是觉得年轻警探没有什么表演空间,只是感觉到了布拉德的性感迷人,让无数女观众着迷。
但即使如此,布拉德继1994年之后,在1995年又奉献了“十二只猴子”和“七宗罪”两部佳作,更是奠定了他一代偶像的地位,一飞冲天,成为了足以和汤姆·克鲁斯相提并论的偶像难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