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页

从北美票房到全球票房,没有人能够忽略“独立日”的摧枯拉朽,北美的五亿、全球的十二亿,这都是彻底刷新了人们的固定观念,让整个市场的定位和限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然,同样也没有人能够忽略雨果为这部作品注入的活力,可以说,没有雨果,“独立日”也许可以取得票房佳绩——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却绝对无法达到如此高度,作为当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第一人,雨果的影响力无人能敌。

从1994年的“低俗小说”,到1995年的“七宗罪”,再到1996年的“独立日”,雨果正在成为美国社会、美国文化、美国历史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一页,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所取得的出色成就,更因为这些作品对美国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并且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文化符号中的一部分。

就好像披头士,就好像迈克尔·杰克逊,就好像约翰·韦恩(johnwayne),就好像玛丽莲·梦露,就好像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就好像迈克尔·乔丹,就好像弗兰克·辛纳屈。

这是一个属于雨果的时代,人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如此说到。

九十年代正在深深地留下属于雨果的烙印,而这一个深刻的烙印不仅有电影,还有音乐。之所以人们愿意将九十年代称为是属于雨果的时代,“疾风骤雨”这张专辑背后所蕴藏的历史底蕴,绝对不容忽视。

从九月下旬的世纪之战,到十月末的终极对决,荣耀至死和玛丽亚·凯莉、绿洲乐队的强强对决彻底引爆了全球音乐市场,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正面对决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影响力,超过了“独立日”,超过了美国总统大选,成为了1996年全球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因为三驾马车的杰出和优秀,更因为这铁三角彻底激发出音乐市场的潜力,三者的每一次对决都令人大呼过瘾,即使到了二十年后,人们对当时的情况依旧津津乐道。

更不要说,那数不胜数因为这场世纪之战而走上音乐道路的年轻人了,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纷纷涌现出来的顶级巨星们,诸如萨姆·史密斯(sasith)、阿黛尔(adele)、艾德·希兰(edsheeran)、泰勒·斯威夫特(taylorswift)、布鲁诺·马尔斯(

unoars)、贾斯汀·汀布莱克、碧昂斯等等,都纷纷表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在他们的音乐梦想中,1996年的这场对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品,几乎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六十年代的摇滚革命之后,又一次的音乐革命,其产生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一直到半个世纪之后也始终没有消散。更为巧合的是,“纽约客”第一个喊出了“马拉卡纳就是九十年代的伍德斯托克”之后,这句话居然得到了无数媒体的一致响应,将这场“革命”推上了历史巅峰。

而这场革命最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就是来自雨果的荣耀至死!

第1718章 绝对王者

“马拉卡纳就是九十年代的伍德斯托克。”

所有人都知道“纽约客”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指的自然是“疾风骤雨”马拉卡纳场的演出,那一场演出从1996年唱到了1997年,从那之后,摇滚的种子就犹如蒲公英一般,洒遍了全球各个角落。

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聚集了四十五万人,那三天的和平与音乐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996年的马拉卡纳聚集了七十万人,那两天的狂欢和音乐在泛黄的史册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一笔。

即使人们无法预测未来,在经历了马拉卡纳的狂热之后,人们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荣耀至死正在用自己的执着、自己的热情和自己的意志,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这才有了“纽约客”的呐喊,这才有了各大媒体的响应,这才有了历史改变的经典瞬间。

事实上,其实早在马拉卡纳到来之前,这所有一切就已经有预兆了,从世纪之战摧枯拉朽的胜利,到终极对决诺曼底登陆战的大获全胜,荣耀至死就一步一步踩着巨人的肩膀,眺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