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宝瞳[校对版] 东人 1414 字 2022-10-27

看了看时间,发觉已经是晚上六点半之后,刘东把桌子上的书收拾好,然后关上房门,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这个时间在夏天,正是人们乘着凉爽出来游玩的时间,所以此刻古玩街上人流如织,非常热闹。

这时候人多,想要开车出去显然是不可能了。见此,刘东索性便把车留在这里,下步朝外走去,反正打也是好久没逛古玩大街了,今天倒是个机会。

泉城也是一个千年古城,不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而且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现在,可谓历史厚重,文化灿烂。从古到今,祖籍泉城的文人雅士多如繁星,历代以来这里都有“泉城多名士”的雅誉。

而历史厚重,名人众多,留下来的古玩文物自然也不少,泉城的古玩街虽然不如潘家园这样全国性的古玩市场繁荣广阔,但是这里也足堪得上“繁华”二字。要不然李老祖上也不会把沉香阁从京城挪移到这里。

“老板,你脚边的那个箱子挺漂亮的,怎么卖?”

刘东问话的“包袱斋”是一个年级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听到刘东的话后,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20万,不二价!”

听到这里,刘东笑了笑,没有在说什么。

他刚才问的那个箱子,叫做官帽箱,大小也就一个展开的笔记簿大小,不过东西是乾隆时期的东西,周围用螺钿镶嵌的文人雅士的图案,非常漂亮。

另外,这箱子虽然名为官帽箱,但却不是真的用来装官帽的,具体它为什么会有这个名字,现在也没个说法,不过这个箱子确实非常精美,而且箱子内部各种小抽屉不少,倒是颇似百宝箱。不过这个完整名字为“黑漆嵌螺钿开光百宝官帽箱”的古玩,现在的价值也就二十万。

现在看中年人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他对于这件箱子非常了解,而且专门把它放在脚边,显然是比较看重,应该是这位“包袱斋”用来压堂吸引顾客的东西。没有二十万,他是不会卖的。

见捡漏不成,刘东也没再说,反正他只是一问,不算太珍贵的东西,能不能拿下他也不太在意。

另外,在这个大部分放着古旧书画、书本、老报纸、小人书的摊子上,还有比这个价值更高,更值得他出手的东西。

随后,刘东走到位于中年男子摆放在摊子中央那一卷卷画轴中开始翻看起来。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做旧的印刷品,当然在这其中也有精华。当刘东最后看到一幅上画枯树、竹、石,大约四平尺大小的竖轴画卷后,心中一热。随后把这幅画卷起来,然后又从旁边随便拿了一幅后,笑着问道:“老板,这两幅画多少钱?”

闻言,中年包袱斋,接过画之后也没看,只是打量了一下刘东后,笑道:“我这里的字画都是名家手笔,一幅五千,两幅画一万!”很明显这已经是狮子大开口,欺负刘东年少,想要宰他了。

不过,刘东也没生气,整个泉城古玩街的包袱斋和古玩店都是一个德行,他自己也一样。

“老板,刚才我在里面看见了《清明上河图》,它也五千吗?”刘东手中拿着一幅厚厚的画轴,笑着问道。

见此,中年包袱斋脸上尴尬之色一闪而逝,小学生都知道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家十大传世名画,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现在,虽然没有明说,但刘东一句话的潜在含义就是“我知道你这里的书画都是赝品,所以实在点,别诓我!”

接下来也果然如刘东所料,两幅画价格大降,两百块,两幅画入手。当然其中刘东真正看上的也就一幅。

不过刘东转身还没走出两步,便被身后的人叫住了。

“吴老?”看着身后身穿白色坎肩,手里拿着蒲扇,仿若邻家大爷一样的慈祥老者,刘东语带惊喜的问道。

“呵呵,难得你这个小家伙还认识我!”

“当然认识了!”想当初在张维汉的“珍宝阁”斗宝的时候,这位吴老爷子、赵老,还有秦老爷子可是帮了刘东不少忙。让刘东赢了明代黄花梨圈椅、谭延闿手书《曾国藩家书》和清代三问怀表。虽然价值不高,但是怎么说都是三件比较不错的古玩,加在一起也超过百万了。

“走,这里说话不方便,前面有间茶楼挺不错的,我们过去坐坐!”

听完老爷子的话,刘东自然没有意见。

随后两人边走边聊,走到古玩城大街十字路口向右一拐,然后在一家顺丰茶楼,要了一个包间坐了下来。

一坐下,还没等刘东说话,老爷子已经迫不及待地说道:“快把你刚才买的那张画我看看,刚才你收起来的太快,我们也没太看清楚。”

“怎么?刚才老爷子也在边上?”一边说着,刘东一边从两幅画中挑出一副较短的递了过去。

“当然了,老头子就住在这古玩街附近,几乎每天晚上没事都会来着狂一圈,今天正好碰到你小子,本来想跟你打个招呼,看你正在跟那个包袱斋谈价钱,也就没开腔。”话声一顿,略带羡慕的看了刘东一眼后,继续道,“不过你小子倒是好运气,这幅清初四僧之一弘仁的《枯木竹石图》,倒是让你小子一百块钱拿下了!想当初我从张维汉手里买那幅八大山人的朱耷的《芭蕉竹石图轴》可是花了两百多万!而且尺寸还没有你这副大,你小子可是捡了个大漏。”

听到这里,刘东笑了笑,没有说什么,生怕再惹来老爷子嫉妒。

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他这幅带有郑板桥、吴冠中等名家提拔钤印的弘仁《枯木竹石图》的市场价最起码在三百万以上,当然上拍的话,碰上喜欢的藏家,价格可能会更高。

第311章 收藏协会

……吴老爷子把弘仁的《枯木竹石图》拿在手上,欣赏了好半天后,才把它还给了刘东。随后两人叫了一壶碧螺春,几份干果,边吃边聊起来。

“刘东啊,我听说你继承了李老的沉香阁?”

闻言,刘东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放下后,不禁笑问道:“李老不过刚刚把沉香阁转给我一个星期而已,您老就知道了?”

“当然!”老爷子点了点头。

“李老哥的沉香阁是咱们泉城古玩街内的老字号,经营了几十年,泉城古玩行里谁不知道。而且李老哥的瓷器鉴定那是一绝,让人佩服。而且他还是咱们泉城古玩协会的名誉会长,你说他的事,我能不知道吗?”

听到这里,刘东倒是想起来了,自己面前这位貌似是泉城古玩协会的副会长。

说完之后,吴老看了刘东一眼,喝干杯中茶水,然后看到刘东杯中还满着之后,便给自己又倒了一杯。

“刘东,有没有考虑过加入我们古玩协会?”

“古玩协会?”刘东诧异的说了一声。

“怎么?你不愿意?”

“不,您老误会了!能够加入古玩协会,和各个藏家交流我自然愿意,不过我这么年轻,又刚入行没多久,够入会的条件吗?”虽然刘东知道自己有舍利元光的帮助,古玩鉴定天下无双,现在更是收罗了上百件价值不菲的古玩,其中不少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不过就算如此,刘东也明白自己现在的身份,仍然只是一个古玩行外面的人,并没有被主流的收藏人士所接纳。

就像现在,他对整个泉城古玩收藏圈一片茫然,根本就不知道谁是藏家,谁手里有什么难的古玩精品。

当然刘东也想过加入古玩协会,不过他现在过于年轻,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去了人家也不一定接纳。而刘东有没有拿自己的热脸贴别人冷屁股的习惯,所以这件事也就耽误了下来。

“哈哈,你虽然年轻,不过眼力也不差嘛?眼前这幅四僧之一弘仁的真迹——《枯木竹石图》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我相信李老那样为人严谨的人,也不会随便把‘沉香阁’这家百年老店,交给一个对古玩鉴定一无所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