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页

毕竟光是查清哪些贼人动的手,就很需要时间和精力了。

到时候又不是一张空口白牙就能够要回来那些珍贵货物的,还是要发兵讨伐,组织兵员同样是要惊动朝廷的事情,毕竟兵饷都是朝廷发的,不发兵饷,那可是一步都走不动。

赵亨极刚想开口,这个时候,衙门之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阵击鼓声。

鼓声响亮浑厚,自按察使衙门的门口沉闷传来。

正所谓击鼓鸣冤是也。

郭盛有些意外,然后看着赵亨极:“赵大人,你的生意上门了,我暂避一下?”

郭盛虽然霸占了衙门大堂,但是总归还是有分寸的,毕竟来按察使衙门鸣冤报案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谁能想到还真的能够遇到一个出来?

封推感言

很高兴接到通知,今天起点大风推。

编辑说,你和大伙说点什么吧。

但是话总要有个头啊。

我是三天三夜没合眼,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

感谢编辑!

这四个字说说容易,身体力行做起来又何其难也。

这四个字,我是从心里刨出来,从血海里挖出来的。

记着,从今日起,这本书改为感谢编辑!

好好看看,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我看半个时辰。

好吧,玩梗结束。

首先呢,有这个推荐肯定是要感谢主编绿豆和责编若叶,虽然说稍微有点惯例和客套,但是老作者都知道,这些大推荐是需要责编报上去,主编批准后才能够拿到的,所以感谢责编感谢主编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感谢。

当然也要感谢大家,刺客能够走到现在这个成绩,也很感谢诸位读者的帮助。

我曾经说过,读者与作者之间,就像是良马遇伯乐,宝剑配英雄,老饕遇大厨,干柴碰烈火,呸呸呸。

我可以说,起点的每一本书,基本上都是作者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而作,但并不是每一本书能够获得好的成绩和结果。

这之中有很多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很多作者的书,并不是为读者而写的。

其实我对于的态度,也是自始至终一以贯之。

那就是作者始终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要将自己内心的故事好看好听地讲给你们,就好像厨子做出来菜,如果没有人吃的话,这盘菜再好吃,也没有意义。

空谷幽兰,孤芳虽可自赏。

但是天下无人知,便等于没有这株兰草。

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让这颗兰草让更多的人看到嗅到。

其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以上。

谢谢所有人。

还有按照惯例,谢谢自己。

嗯,因为坚持,也真的很重要啊。

接下来,我会努力把这本书写完,写书以来,还没有烂尾太监一本,这一本成绩最好,当然也要保持这个优良的传统。

就是这些。

再次顿首谢谢大家。

第三十一章 报官

大周朝的衙门任何一个衙门外都有着鸣冤鼓的存在,虽然说鸣冤鼓自古有之,但是当朝太祖又强化了该鼓的存在,在大周律中规定,击鼓鸣冤而不接者,以欺君枉法论罪。

所以虽然说太祖皇帝已经故去百余年,但是该条法令已经深入人心。

此时,在衙门前手握鼓槌之人,正是方别。

一声声鼓响,错落有节,不多时,就看到衙门内一个皂衣公人步履匆匆走出来,上下打量着击鼓者方别:“你有冤屈?”

“报告大人,我没有冤屈。”方别静静说道。

公人气极反笑,毕竟这两天按察使衙门被郭盛折腾的不轻,每个人都窝着一肚子的火,毕竟天天给你唱关公辞曹,没几个人受得了的:“没有冤屈你敲什么鼓?”

“快去快去,再不去小心我们把你抓起来打板子。”

方别笑了笑:“虽然我没有冤屈,但是我有案要报。”

“报案你去找知县啊,再不成你去找知府衙门。”公人就很不乐意了:“这里是按察使衙门,按察使衙门你懂吗?”

一般人其实是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