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黛玉听到这个,本能的觉得要么那一僧一道在荣国府外安排了接应,要么出了别的变故,否则按那一僧一道的本事,绝不可能伤林家三个家丁。

果然那管家道:“也不知道山子他们几个怎么运气这样背,走大街上碰见人斗殴,被人撒了一眼的石灰,希望别伤了眼睛才好。”

叫家丁去捉拿一僧一道的事,林家管家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听说林家受伤那几个家丁竟是遭人暗算,林如海、黛玉等人忍不住心下一震。

黛玉听说有人生石灰入眼,转身对林如海夫妻道:“父亲母亲请先回房吧,我稍后再来。”先是问了那管家几时得了家丁受伤的消息,几时去了宝庆堂,从受伤至就医耽搁了多久?

那管家知道得也不甚详细,黛玉便打发了人去宝庆堂问。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奴才下人一身一命都是主子的,别说是拿人的时候受了伤,就算丢了命,也不过是给一笔抚恤金了事,甚少有人如黛玉一般发自内心的关心下人的。

当然,这等少之又少的人,京城还真有另一个,譬如东宫的七小王爷。这位不但能亲自俯下身去替刘姥姥这等村妪捡拾丢了一地的瓜果,还听说待身边最低等的太监宫女也都一视同仁。

自然,生命在黛玉和司徒卓这样的人眼里,不分贵贱。而且,林家那几个受伤的家丁正直青年,若是因此伤了眼睛,黛玉也觉很是难过,不过事已至此,黛玉只希望几人受伤不重罢了。

生石灰的烧伤倒也不难治,只是眼睛不比其他,若是灼伤了视网膜,在古代是无法挽回的事。黛玉只希望几人只是少量生石灰入眼,若是处理及时,倒是可以恢复的。

安排好了一切,黛玉见父母、兄弟姐妹都站在原地等自己,浅笑一下道:“让父亲、母亲、姐姐、弟弟久等了,我们走吧。”

林如海对黛玉赞许的点了点头。虽然对女儿过于宅心仁厚这件事,林如海也不是很理解,但是女儿心地善良,总是好事。

各自回各自的院子换了衣裳,黛玉才去了林如海夫妻住的主院,说起今日的事,黛玉问林如海:“父亲是否有别的安排?”

林如海微笑着点了一下头,将前院的事情说了,才接着道:“王服家的的来传话说太太让咱们家的家丁将那一僧一道捉拿起来,我才知道他们并未走,还去了荣庆堂。但是在刚知道他们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安排了柳家兄弟跟踪他们。

后来敏儿说要拿人,我又让山子他们去了,谁知山子他们几个出了意外。但是柳家兄弟做事向来谨慎,现在还没回来,跟着那一僧一道有所收获也未可知。荣庆堂那边的情况如何?”

柳家兄弟是柳行在扬州收的徒弟,是外地逃荒来的孤儿,连个正式姓名都没有,被柳行收到宝庆堂做学徒后,干脆随了柳行姓,一名柳松、一名柳柏,现在跟在林如海身边做长随。

听说有柳家兄弟跟踪一僧一道,黛玉放下心来。

见林如海问荣庆堂这边的情况,贾敏照实说了,末了道:“母亲越发性左了,若是在荣国府内就让山子他们动手,那两个腌臜骗子还能逃出生天不成。”

林如海今日并未见那一僧一道,听说其中的癞头和尚竟然真的是七年前到林家行骗的人,林如海也是吃了一惊道:“奇怪,这两个江湖骗子怎么知道这许多人的生死日期,叫他们坑蒙拐骗出这样大的名头。之前这一僧一道预测那些人家,都是家世显赫的,家中人口有个什么请的也是太医诊治。”

这才是贾敏也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荣国府败落了,给凤姐请脉的是医馆里的郎中,尚可打听一二。那一僧一道之前预言的许多人可是用太医诊病的。去年才死了个胡太医,皇上对太医院也盯着紧得很,总不会太医院又有人被长康宫拿下了吧。

黛玉是知道内情的,不过也没打算说怕破此事,而是转了话题道:“这一僧一道在山子几个手里逃跑还要用上撒石灰这等下三滥手段,看来是没什么本事的。父亲放心,我觉得陈家兄弟能跟上他们。只要寻到他们和长康宫勾结的证据,长康宫不启用他们还好,若是启用,正好将长康宫也一并解决了。”

黛玉说到这里便没再说什么了,林家人也知道黛玉说一并解决,不是什么无的放矢的话。

因而林如海道:“玉儿的意思是引蛇出洞?”

黛玉轻轻点了一下头,道:“算是吧,不过我还要确定一些事。”黛玉转而对英莲道:“英莲姐姐,我还有些事要问伯母,你可以跟伯母说一声吗?”

义父要查一僧一道的事,这里头也有甄家的仇,英莲自然是忙应了,立刻就去通知了封氏。

很快,英莲和封氏就到了,因一僧一道的事与苏岚不相干,林佑还小,所以这次一起说话的是林如海夫妻、封氏、英莲和黛玉。

黛玉也没问别的,就是当年一僧一道要化英莲出家未果,后来又度甄士隐出家的详细经过。

这些事回忆起来对封氏来说很残忍,即便多年过去了,封氏也需要极力压制激动的情绪。但是为了捉住这两个骗子,更重要的是对付这两个骗子后头的长康宫,黛玉不得不揭封氏的旧伤。

封氏曾因为这一僧一道吃过太多的苦,记忆反倒很是深刻,黛玉问:“若是那一僧一道站在伯母面前,伯母还能认出他们吗?”

封氏很谨慎的答道:“若是他二人形貌变化不大,化成灰我也认得。但是十一年过去了,若是他们已经形貌大变,我也没把握了。”黛玉点了点头,又问了些别的细节,封氏都说了。

黛玉便安慰了封氏和英莲几句,让她们先去休息了。

贾敏觉得颇是奇怪,便问:“玉儿今日不是见过那一僧一道么,怎么还问封氏他们的形貌?”

林如海也震惊的问:“玉儿难道怀疑……”

黛玉点了点头。至于黛玉怀疑什么,怀疑当年出现在苏州阊门的一僧一道和出现在九江的一僧一道并非相同的人。

剩下的事是黛玉和林如海在书房讨论的,林如海问:“玉儿为何怀疑一僧一道也有不止一对?”

黛玉道:“那一僧一道在全国许多地方显过本事,关于他们的事,众说纷纭,但是除了长得丑,穿着邋遢,一个癞头一个跛足之外,并无其他特征。今日出现在外祖母家的一僧一道可没什么飞天遁地的本事,那么为何坊间皆传言一僧一道有飞天遁地之能呢?

我想着,若是普通人要营造出飞天遁地的假象,有个最便宜的办法就是,让这样的人在江南现身后,没两日又在极远的地方现身,总之,两日绝对赶不到的地方。甚至同一日可以先后在千里之外现身。

普通百姓本就信奉这些,这等事只会越传越玄,最后便传成了来去无踪,飞天遁地的神通。至于为何百姓瞧不破这里头其实有不止一组一僧一道的门道也好解释,对于长得丑身上还脏的人,根本就不会有人细看;再加上两人一个癞头一个跛足的鲜明特征,只要有人瞧见他们现身,就会觉得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了。谁会想到全国又不止一对这样的骗子打着同样的名号行骗呢?”

林如海点了点头,黛玉这推测确然既合理,又缜密。不过林如海依然问:“若是当年在苏州阊门诓骗甄家的僧道和在九江咱们家行骗的是同样的人,又如何?”

黛玉道:“苏州甄家出现一僧一道到癞头和尚到咱们家行骗未果,中间隔了四年,即便是同一人也不足以推翻我方才的推论;若是这两桩事里头的癞头和尚就是两个人,则可以确定我的推论正确。”

林如海点了点头,道:“可惜没抓住那两个骗子,玉儿还记得他们形貌么?”

黛玉点了点头,道:“母亲和两位姐姐、佑哥儿也都瞧见了那僧道;另外,珊妹妹也擅画,我们都画一幅一僧一道的肖像先给甄家伯母认一认人,后面的事再做打算。”

父子两个议定,黛玉便去安排了。先写了信打发人给贾珊送去,又分别跟贾敏、苏岚、英莲、林佑说了让画像的事。

苏岚本就是个极细心的姑娘,智慧格局也极高,这些时日一僧一道突然风头压过定慧大师,苏岚就留了意,今日也仔细打量过那一僧一道。至于贾敏和英莲,两人都记得这里头的仇恨,更是恨不得将那一僧一道的头发丝都记住。黛玉更不用说,知道这一僧一道对原著的影响,还能不仔细观察么?

所以母女四个画了四组肖像来,虽然笔法上各有不同,但是一僧一道的特点却抓得极准,总之放在一起一看,就能瞧出画的是同样的人。林佑对一僧一道的防范心不如母亲姐姐重,画得没那么传神,也能认出画的是一僧一道。

次日,贾珊的画的一僧一道也送来了。黛玉摊开瞧了,心下感叹惜春果然是有绘画天赋的,即便今生不叫惜春叫贾珊了,画的一僧一道依旧传神。

不过叫黛玉遗憾的事,这里毕竟没有照相机,且自己又不会写实油画技法。虽然六组肖像都抓住了一僧一道的形貌特征,毕竟没有后世的照片写真那样高的还原度,也不知道封氏能不能认出来。

六组肖像都得了,黛玉就将六组肖像分别挂好了,请封氏来认。

初时封氏的神色激动,入内之后就对着那六组肖像一一看过去,看得非常仔细。但是封氏面上神色却由激动慢慢变为疑惑。

看完之后,封氏十分笃定的说:“不,不是他们。”

林家其他人听得一头雾水,林如海和黛玉却心头一震,果然叫黛玉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