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页

干部们意志坚定,工人们目光清澈。

果然,是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

冯组长缓缓看向李厂长,笑道:“老厂长宝刀不老呀。”

“没办法,这么大个厂子,不能让人家骗了钱,再帮人数钱吧。”李厂长淡定无比。

厂里把最近一段时间分红的钱都换汇分了下去,上级部门得了外汇的实惠很高兴,下面人得了奖金的实惠很高兴,全厂上下众志成城……

到了这个地步,李厂长真的不在乎来的是冯组长还是红组长。

李厂长瞄了一眼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心中满是抗日战争的热血豪情。

“冯组长,我们先去西捷工厂看一下吧。”张生的脸色苍白,仍然不忘自己的工作。

“李厂长,咱们的接待活动就到此为止吧,我们先去西捷工厂看看如何?”冯组长笑着问李厂长。

“没问题,咱们这就过去。”李厂长向后面打个眼色,直接坐上了冯主任的车。

西捷工厂转瞬即到,不用李厂长介绍,调查组诸人就发现了地方。

太好找了,门前全是条幅,还有大批的工人。

条幅或者白底红字,或者红底白字,极其醒目的挂在车辆必经之处。

“捷利康不要脸,一天干活十小时,不发工资就跑路。”

“还我血汗工资!”

“英国工厂变相倒闭,工人血汗白白浪费!”

“西捷工厂殖民地,不付工资就跑路!”

聚集在条幅下的工人总数不算多,也就是二三十号人,但跟前看热闹的人多了,声势也就起来了。

冯主任脸色微变,问:“这是怎么回事?”

“捷利康的人说撤走就撤走,上个月的工资就没发……工人也是要养家糊口的,他们有意见,我也没办法。”李厂长继而解释起了一些工人家庭的窘状。

“就算一个月的工资没发,也不用拉横幅吧。”冯主任表情更难看了。

“反正也没工开,不拉横幅做什么。”李厂长解释的很有道理,这也是杨锐给他的解释。

想想停工一天就要造成数万美元的损失,李厂长心都在滴血,恨不得自己也拉一张横幅上去讨要血汗钱。

“问题有这么严重吗?”冯组长盯着老李的老脸看。

“严重,工厂不能开工,多严重啊。”老李重重的点头。

几个人下车,冯组长原以为会有工人跑上来阻拦自己,可惜,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工人们只是冷冷的看着他们,目光逼人。

冯组长喊来捷利康的韦尔斯与张生,将老李的话大致复述了一遍。

张生给韦尔斯翻译以后,立即叫屈道:“是他们把我们的管理人员赶了出来,自此以后,我们都不能靠近西捷工厂,又怎么给他们发钱。”

“就是没发工资了?”冯组长问。

张生辩驳:“不是我们不发工资,是没办法发工资。”

“不管你们是什么理由,工人们没拿到钱,他们拉横幅要钱,就不是无理取闹。”冯组长看张生一眼,道:“你们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

“我……好吧,没问题。”张生向韦尔斯请示了一句,点了点头,又道:“我们现在能看工厂吧?”

冯组长看向李厂长。

“工厂门被锁起来了。”李厂长指指门前的大铁链,道:“是你们捷利康自己的工人,你们自己谈吧。”

李厂长指指前方条幅下的工人们。

张生低声给韦尔斯翻译,后者眉头紧皱,资本家从不怕工厂,更不怕政府,怕的只是工人而已。

第652章 英特纳雄奈尔

杨锐远远的看着来自捷利康的两个人,如何疲劳的应对数十名工人的质问。

杨锐根本用不着出面,当然,他出面也没什么意义,该准备的也都准备完了,现在就看临时的应对了。

再者说,老李厂长和西堡肉联厂的诸位,亦有多年对抗政府的经验,就细节掌握来说,比杨锐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西联厂是河东最大的肉联厂,鼎盛时期,厂里临时安置的活猪要7000头之多,这些猪都是农民辛辛苦苦养出来的,但农民不能直接卖猪给西联厂,他们必须将猪交给当地政府的收猪点,再由地方政府转交给西联厂,仅此一点,就不知道有多少扯皮的事发生。

别的不说,产猪大县肯定是希望返还更多的猪肉,而平江这样的城市产猪很少,而消费很多,就猪肉一项来说,公平是不存在的,河东省的猪肉肯定是优先保障省城,等省城的普通人都吃上猪肉了,县城的普通人才有猪大肠闻一闻,农民自然更惨,养过猪没吃过猪肉的不在少数。

西联厂在猪肉的分配上是有一定的决定权的,但这个分配权不是给你随便用的,用的不好,各个产猪县就有可能在来年的收猪问题上掣肘于西堡肉联厂。

在过去这些年,猪肉可是大事,就是县长家里,也不敢说,一定能想吃多少肉就吃多少肉。

整个西联厂上下,没少与政府在泥潭里摔跤。

相比眼前的捷利康问题,猪肉问题才称得上是西堡肉联厂生死存亡的问题,通过猪肉问题锻炼出来的西联厂文化,也在此时此刻发挥了最大作用。

不管冯组长是威逼也好,利诱也罢,堵在西捷厂门前的工人和干部,只是巍然不动。

在多年的猪肉问题上,西堡肉联厂上下有一个共同的体悟,那就是分猪肉的时候,猪肉永远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