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页

下午一点半,节目又开始录制,第一位上台的是个中年妇女,她手里拿着一只竹雕笔筒。

由于笔筒是古玩中的杂项,由孟子涛做鉴定,中年妇女看到孟子涛,眉头一皱:“你还没有我儿子大呢,就是专家啊!”

孟子涛也不着恼,淡淡地说:“这位女士,你的想法有问题,如果年纪大就是合格的鉴定专家,那电视台干脆找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过来就行了。”

“但你也太年轻了。”中年妇女嘀咕了一句,还是把笔筒放在孟子涛面前。

孟子涛懒得搭理她,拿起笔筒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件粗制滥造的赝品。

“章女士,您这件东西有些问题。”

“什么!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这笔筒都在我家好多年了,怎么可能会有问题!”中年妇女顿时暴跳如雷。

孟子涛直截了当地说道:“用我们行话来说,这只笔筒就是‘妖怪’,所谓‘妖怪’指的是一件物品上既有这个朝代的特征,又有那个朝代的特征,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四不像的伪造品,甚至连仿品都算不上。”

“就比如这只笔筒,分明是明代的特征,便纹饰却是清代的,这东西不是‘妖怪’又是什么?”

“哼!胡说八道,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啊!有本事你再拿出确凿的证据来,不然你就是胡说八道!”持宝人有些蛮不讲理起来。

孟子涛眼睛的余光注意到宋知微嘴角的笑意,他淡淡一笑,让旁边的工作人员拿来一些酒精和棉球,他边说边用棉球沾着酒精在笔筒上擦着。

“好的竹雕材料多数只是生长三四年的竹子,纹路自然,传世的明清竹雕材质,表面颜色经过数百年的摩娑抚弄,多已向暗黄、黄褐,甚至琥珀红色转变,存世时间越长竹皮越红,但这种转变并不均匀,人手常触摸的部位,如外壁、盖口、纹饰突起等处明显,而手不常能触摸的部分颜色可能不同。”

说到这,他把棉球展示给中年妇女看:“章女士,以后买这种东西,还是小心一点吧。”

中年妇女看到棉球上乌黑的颜色,脸上顿时通红,上前一把拿起笔筒,转身就跑了出去。这个时候,观众席响起了掌声。

见孟子涛轻描淡写地处理掉一个麻烦,宋知微的脸色又有些不好看了,他轻哼了一声,暗道:“来日方长,咱们走着瞧!”

接下来的鉴定一帆风顺,孟子涛都怀疑第一个是宋知微安排的人了,不过想来宋知微应该不至于会这么幼稚吧。

另外,孟子涛发现宋知微的表现和上午如出一辙,只是没有再鉴定出错了,也不知道是因为中午的事情,他有了警醒,还是其它原因,这令孟子涛稍稍有些失望。

正在孟子涛胡思乱想的时候,又一位持宝人上来了,这回他还是带来的笔筒,不过是一件瓷器。

这样的东西,既可以给孟子涛鉴定,又能给宋知微鉴定,不过宋知微坐在靠中间的位置,对方就把笔筒放到了宋知微的面前。

笔筒呈圆直筒形,近足端微撇,外壁通景绘粉彩幽篁琴韵图。修竹丛丛,绿草如茵,五只红色蝙蝠翩飞,高士围石几或坐或立,其一抚琴,另二位默然聆听,神态专注而又悠然自得,一旁两小童看炉煮茶,含笑密语。

就听宋知微大赞道:“笔筒虽然没有留款,但器形、尺寸与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木纹釉地松鹤图笔筒相同,粉彩纹饰风格亦接近,应同属乾隆时期粉彩笔筒之精品。”

得了宋知微的评语,持宝人喜不自禁,问道:“这么说,我这只笔筒可以入选啦?”

宋知微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可以,这只笔筒纹饰描绘精致细腻,粉彩设色柔和而亮丽,实为乾隆粉彩中难得之器,这样的宝贝如果不能入选,那是我们的失职!”

“谢谢,谢谢宋老师!”持宝人向宋知微鞠了一个躬,上前小心翼翼地收起笔筒,随后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去登记了。

本来,孟子涛也觉得这只笔筒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宋知微和持宝人的对话他总觉得有些怪异,好像照着剧本在读,于是他连忙用了异能,刹那间,笔筒的所有细节,全都映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古怪,很古怪啊!”

异能给出的结果,令孟子涛情不自禁地思索起来……

第1030章 又出现

孟子涛之所以觉得古怪,是因为从异能给他的结果来看,这只笔筒大部分都采用的姜思远的高仿集团研究出来的技术,然而,根据孟子涛先前从姜思远那了解到的信息,这门技术姜思远并没有流传出去,那现在又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是姜思远刻意隐瞒了吗?

孟子涛想到当初姜思远回答问题时的状态,觉得这事应该不太可能发生,他对自己的逼问手段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考虑到姜思远这人精神有些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说谎,孟子涛琢磨着,回头就让人再做审讯。

现在孟子涛又把注意力放到了眼前这只笔筒上,这只笔筒虽然大部分都使用的是高仿集团的技术,但在一些细节做了改进,再加上制作者的水平很高,导致孟子涛都没看出来笔筒有问题。

要说现在孟子涛的眼力虽然比不上他的师傅,但已经高于相当一部分专家了,连他都能骗过去,可想而知此种高仿瓷器流传到市场上的危害性有多大了。

孟子涛可不想好不容易把姜思远的高仿集团覆灭了,又出现了一个水平更高的高仿集团。但现在偏偏就出现了,因此无论如何,得把制作者和幕后都找出来。

接下来又上了几位持宝人,下午的录制时间就到了。

本来,节目组还安排了晚宴,但被孟子涛以有事为由推掉了。

孟子涛跟钱思玲告了辞,走出拍摄大厅时在门口遇到了李伟。

孟子涛示意他边走边聊,没走几步,他笑着说道:“李伟,你有什么事情直说就行了。”

李伟表情有些忐忑:“孟老师,不知你能否给我介绍一位老师?”

孟子涛看了看李伟:“你是真打算在这行发展下去了吗?”

“是的,我想清楚了。”李伟郑重地回道。

孟子涛点了点头:“我帮你问一下,不过行不行,得看你自己努力,这一点我是帮不到你的。”

“谢谢孟老师!”李伟欣喜不已,连忙给孟子涛鞠躬。

孟子涛笑了笑:“好了,别这么客气,这事对我来说只是小事。对了,你父亲知道吗?”

李伟说:“我昨天晚上跟他说了,他没有意见。”

孟子涛呵呵一笑,就凭他对李伦乔的印象,显然是不可能没有意见的,他应该是抱着能成最好,不能成也不意外的心态吧。

“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