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通过几次和樊先生的电话通话和书信往来,他了解到樊家目前最打算发展的就是碱业。这正好也是罗夏至感兴趣的方向。

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人使用的都是“土法治碱”,即将天然碱融化成碱水之后凝固使用。制作出来的碱块杂质多,用作清洗织物尚可,但是用来食用的话非常影响口感。而在法国,18世纪末期的尼古拉斯·卢布朗就发明了从食盐中提取碳酸钠的方法,欧洲从此进入了工业合成纯碱的时代。

十九世纪末以来,“洋碱”进入中国,因为质地雪白、价格便宜的缘故,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市场,使得中国的千年碱业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樊东篱在日本习得了如今最先进的技术,家中也有盐厂在手,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机器投产制碱行业,没想此时,远在上海的“百货大王”罗三少却伸出了橄榄枝。

两边一拍即合,约定十月三十日,在天津见面。

罗夏至本来还担心摩登百货会在中秋节前再次“作妖”,影响他此次北上的计划,谁知道人家这边居然说撤就撤,打算到来年开春才回来,半点悬念都不留。

也好,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看来三样他都占了,此次北行,必定顺利!

————————————————

因是顾翰林的老同学牵的头,顾校长也趁着假期一同前去津门。

哦不,这位校长如今已然高升矣!

该称呼一声“顾副局长”才对。

原来暑假期间,南京那边牵头,搞了一个青年教育家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想在一些年富力强,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老师、校长中间提拔几个办学得力,能够接受“新思想”的年轻干部。

刚好,如今还不到而立之年的顾翰林几乎条条都中,在短期培训了两个月后,“顾校长”荣升为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