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龙用打湿了的抹布攥着铜炉的两个手柄,十万火急地从厨房里往花园里奔。这铜炉下面烧着火红的炭条,把锅子里的热汤烧的直冒泡。
黎叶跟着他后面走出来,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是切好的羊肉片、牛肉片还有蛋饺,鹌鹑蛋,牛肚,黄喉等一堆下火锅的材料。
至于罗夏至,正端着一个好大的海碗拌料呢。
这小料的配方可是他上辈子吃“海底捞”总结出来的,之前在罗公馆和顾家已经吃过好多次了,收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我打算,把我们百货公司对面的那间老饭店给盘下来。他们最近生意不好,老板年纪又大了,想回扬州老家。我想盘下来,改成火锅店。”
罗夏至将料碗放了下来,帮忙黎叶和梁少龙一块布菜。不一会儿,桂花树下的小桌子上,就被放的满满当当了。
“好呀!你早就应该开这个店了,保证赚钱!”
自打去年冬天在罗公馆里吃了罗夏至搞出来的鸳鸯火锅,梁少龙就念念不忘。只要来上海,一定要拉着罗夏至和顾翰林吃一顿。
今年天气才刚一转凉,他就心心念念地跑来蹭吃了。
说起火锅这东西,其实上海原来也不是没有。
上海的回族人,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办了“洪长兴”清真店,到了冬天就供应北京铜炉涮羊肉。上海滩喜欢这一口的人也不少,不过做的是清汤羊肉锅,除了羊肉什么都没有,未免寂寞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