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3d真的很适合长镜头!”
卡梅隆继续夸赞:“等正式上映,我一定要再去看看,观察电影拍摄手法、机位摆放,包括音效等等,这个电影对我的启发很大,你是用了全景声系统?”
“对,全景声,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大,前一秒还是爆炸般的轰鸣,下一秒瞬间变成死静,这种异常都是太空的真实写照。”
吕潇然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是收了多少钱?
他不知道,原时空,卡梅隆对《地心引力》也是各种夸赞,说什么‘他的手一直放在嘴边,他得不时提醒自己别忘了呼吸。’
还夸赞‘在视效和3d科技方面也开创了先河,它完美地利用了cg和真人拍摄,毫无瑕疵。’
当然没有瑕疵,这个项目从立项道正式上映花了四年,特效小组从11年就成立了……
“乔治,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到了浩瀚的宇宙世界、神秘的银河之旅,飞船划空而过、光剑凛然生辉……试想一下,当《星球大战》借助3d高科技技术重返银幕,将呈现出何等壮观的新画面?我会建议将《星战》拍成3d模式!”
呃,乔治卢卡斯前段时间把卢卡斯影业打包卖给了迪士尼,但他对《星战》系列的影响力足够……
第026章 前夕
还没完,几个人聊到了特效。
“据我说知,这部电影的特效都是中国团队负责?”
“也不是,我们请了frastore特效公司影视帮忙一起制作……”
“为什么不找工业光魔?”
“……因为工业光魔最顶尖的特效师都在做漫威……只能给我们一些二流或者不入流的特效师!”
乔治·卢卡斯闭嘴……
这个是惯例……
很多国产电影即便用了好莱坞特效,也很假,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磨合不够,另一方面,人家派来的团队也不是手艺精湛的,就随便找个二流货色打发一下……
《地心引力》则不然,frastore特效公司本身在世界范围内不算特别有名,这是一家英国的特效公司……
他们也想打开在中国的知名度!
几乎全员出动,再加上卢贝兹基全程都在,吕潇然也不是缺钱、缺时间的主。
硬生生砸出来的!
要知道原版的《地心引力》制片成本是9000万美元,吕潇然花了15亿!
而且还是在演员成本几乎零投入的基础上!
全用来砸特效了!
毕竟是宣传嘛,最后的二十分钟给了现场的媒体。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问:“中国电影目前正在尝试更多的国际合作,你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方向和趋势。好莱坞或许可以被视为是某种……品牌——大量的资金在此汇聚,因此这里有机会制作出那些令人兴奋的大电影。从过去到现在,好莱坞一直也在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影人和电影元素,比如中国的动作片。现在正在发生的则是不同文化更多的汇集,其他各国的电影也正在吸收好莱坞的电影经验,因为这证明是能够到达更多国际观众的。”
“我对当前的国际合作以及合拍是很看好的,也很有兴趣,不过这也是问题,因为全球化势必要规避全球各个地方的习俗,所以,多了很多限制……”
“中国资金大量融入好莱坞,你对此有设么看法?”
“没什么太大看法,我也没有什么兴趣购买片商……”
“为什么?”
“独立制片厂先天缺失,很难发展壮大!”
“那你怎么看橙子制造一连串大卖?”
“也不算大卖吧,我们制作的都是r级的恐怖片……北美电影市场是需要r级的电影的,相较商业电影在北美的饱和,r级的电影拥有广大未开垦的群众人群,当然,一直坚持r级,也说明我们没有想做大橙子制造,只是一群人想拍电影……”
《综艺》杂志干脆问:“你觉得中国资本会怎么改变好莱坞?”
“好莱坞本身就是全球化的电影制作中心,我并不觉得资本可以改变好莱坞,那你怎么不在乎索尼公司的钱从哪来的?我觉得观众不太会在意这部电影背后的出品方是哪家,他们只会在乎这个电影会不会很好看!”
……
南加州之行,包括美国之行都是为《地心引力》做预热。
首先这是科幻电影,本身国内的影评人长期就说什么‘中国人拍不了科幻片’、‘中国连好电影都没有,哪有好的科幻片!’、‘没有可执行的剧本,也就无从谈起可执行的电影项目。’
《地心引力》,很多人不看好!
预告出炉,一堆人评论:‘《飞天》剧情版!’
‘在中国拍科幻?吕潇然这是脑残了吧?’
或者‘没想到吕潇然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向政斧投诚了?’
抖机灵的抖机灵,吐槽的吐槽……
就没几个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