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页

就好像《流浪地球》之前,一堆人说什么‘这电影就是《战狼3》’……

那怎么办?

吕潇然选择先在北美上映。

先征服北美观众,让这帮豆瓣影评人闭嘴,然后国内上映!

北美上映时间是10月21号,内地上映时间是10月24号,跟《超体》同一天上映……

南加州点映后,现场录像立刻发给橙子宣传部门,一群人赶紧把卡梅隆、卢卡斯、斯皮尔伯格讲的片段话减下来,发到了微博上……

斯皮尔伯格专门在推特上发文力挺《地心引力》,也被截图传到了微博……

这帮人闭嘴了……

你们懂电影还是卡神懂电影?

他都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太空题材电影,你们说个屁?

……

10月20号,吕潇然结束了《吉米今夜秀》的宣传,回到了酒店。

他在思考刚才有没有说错话……

应该没有。

吐槽了一下美国媒体的双标,说了句‘这几天媒体采访的问题永远就那几句‘审查’还有‘资金’,我非常不舒服,我总感觉你们这边的媒体对中国人充满了傲慢,我们有审查,可是好莱坞就没有了吗?我自己有一家北美的电影制作公司,也加入了北美制片人协会,每次开拍电影都有两百页厚的协议,政治正确的东西有四十几项,有什么区别吗?’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跟习俗,你要做生意,把东西卖去中国,就要尊重我们的规则,相反,我在美国的公司就按照美国的方式发展,这是每个成年人都懂的事情!’

‘为什么一直揪着不放呢?’

点了点头,觉得自己回答的很政治正确……

呵呵,你以为自己回答的很正确,人家全给你剪了!

根本没播出去!

当然这些不是吕潇然能控制的,想了想,发了条微博:“我为什么要做《地心引力》”

“拍这个电影,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我难道不知道做娱乐向的电影更能赚钱吗?”

“可是,不行啊,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用故事取胜的阶段,从10年上映了《源代码》,我就在思考怎么拓宽电影类型,电影产业化、工业化应该怎么走?”

“答案就是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是特效最为密集,对电影工业化要求最高的一个片种,我有钱,有精力,有时间,最重要的,我不怕失败,就当打造工业化的一个进程呗!再不济,也能培养一两万的科幻电影人才——我们这次聘请了全中国几乎所有的特效师……”

“当时选择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流浪地球》,另一个是《地心引力》,为什么先做了《地心引力》,主要这个项目场景单一,就当是为了《流浪地球》打好基础……”

“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很多人表示不看好,某位大导演甚至说什么‘十亿拍一部电影,三十亿回本,给自己找罪受?’,我只能回答,我就是在给自己找罪受,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享受,是要有点追求的。导演也一样,我才31岁,我有无限的可能……”

“希望《地心引力》能让大部分观众满意……对了,一定要选择iax+3d版本,15亿美元的大制作,我们用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全景声系统,试图让观众身临其境……”

“好了,我等待明天北美的好消息……”

第027章 北美成绩

这几年,橙子做了几部科幻片,《源代码》,概念性科幻,《月球》,纯粹的科幻!

当然,在很多导演眼里,肯定算上科幻——没有外星人,算个卵子科幻?

留名影史的《留海堡垒》导演滕华滔说过:《留海堡垒》有外星人,所以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

不是扯淡啊,他真这么说的!

当然,《源代码》、《月球》被很多人无视,主要还是没有大场面……

《源代码》稍微好一点,有一个巨大的爆炸镜头,《月球》……

真的是太简单了,就一个人一台机器……宁昊连模拟失重都没做。

那台可爱的电子狗,周边正版利润+授权卖了两亿多!

创下了最近几年国产电影周边销售记录……

为什么不搞的更专业一点?

最主要还是因为大的科幻电影投资太高,周期又长,冯晓刚说了‘十亿拍一部电影,三十亿回本,给自己找罪受?’

这话咋一品,觉得他在讽刺,但细一想,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在资本看来是对的——既然能赚钱,为什么一定要做大投资呢?

而且即便有了《源代码》、《月球》,大部分人还是觉得科幻类的电影是非常高风险的题材,没几个人敢做……

也没有投资人砸钱……

还有一点,吕潇然太牛逼了,《智取威虎山》拿下了228亿,如果《地心引力》再成功的话,他直接晋升第一人!

别忘了,四月份的时候,他才指着华宜、京圈一通骂!

不唱衰他,难道还要捧他的臭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