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上微博看乐评人的评价,一路看下来,通篇只有两个字,李敬民说的那两个字:平庸。

虽然早有预料,也早做好心理准备,真看到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仍觉得难受。

三天70万销量,这个数字已然打破他出道以来的最好成绩,且远远超过。

他知道这个成绩纯粹是借了“逸笙之敌”的东风和他这一年积攒起来的口碑,跟歌曲本身没多大关系。

相反,单看销售趋势、搜索潜指等数据,暂时看不出爆火的迹象。

失败了吗?

还未必。

为了增加歌曲的曝光度,他让程洵买了全娱音乐的封推和微博热搜,动用了数百个营销号洗稿,替林准争取到数个热门综艺和大型活动,除此之外,还跟优视方面谈妥,将这首歌用于《最好的我们》的插曲。

公司能拿到的资源,他几乎全砸在这首歌上了。

在程洵的记忆中,这位藏于幕后的庄老师还从未如此在意过一首歌的成绩。他不懂音乐,见沈亦泽一反常态地亲自叮嘱宣传事宜,甚至不惜砸入大量资源,想来必有深意。

他只是奇怪,一向镇定自若的沈老板,在吩咐后续工作时竟有种孤注一掷的感觉。

沈亦泽确实在孤注一掷。

他把能用的招全用了,倘若这样还火不了……

可惜这个世界还没有遭受直播和短视频的荼毒,不然他的宣传手段还能再多一些。

这个念头一起,他立刻摇摇头。

不能再找理由了,当年《最炫民族风》和《小苹果》发行的时候,也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平台,不一样火遍街头巷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