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想 吊颈鬼

情舟记 谁解沉舟 981 字 2024-04-21

¥¥.

看到他手里拿着面,我就不由得想起锦娃那个绰号的由来。

那是他小时候偷着煮面来吃,至于多小,估计是在七岁,因为他那天上学路上玩过头了,要迟到,就逃学,无聊又馋嘴之下,想到了偷偷煮面吃。

七岁的孩子会煮面,一点都不奇怪,那年我大哥已经会煮好多种饭食了,不到四岁的我给他烧火,大哥上灶,就连复杂的面饹嗒,玉米糊糊(是玉米糊糊哟,没亲手煮过,会以为简单,干粉下锅,手艺稍不过关就有无数煮不熟的粉团子。我哥发明了个法子,先把粉加水调成稠糊,等稀饭煮开了再下锅,边下边搅拌,等自然煮熟,比妈妈煮的还地道。我后来到了公司把这一手艺发挥光大,用于调墨和调漆,解决了公司的大难题,不论是移印还是喷漆烤漆,用我的调制手法,从来不会的掉色剥落的现象,十多年来做到了绝对的万无一失!)都能常常煮出来。

他妈在集体做活路,到了半下午,远远看到自家的房子突然在冒大烟子,他妈也是个大惊小怪、摸头不知尾的人,以为自家房子起火了,就急急忙忙叫了几个社员火烧火燎地赶回来打火。

那时锦娃才把面条挑进碗里,还没有来得及吃进嘴,突然听得很的响动,还有妈妈的大呼小叫,知道坏事了,情急之下,他就把面条倒进了尿桶里。

等到被发现了,锦娃始终不承认,一口咬定“那是螬虫,螬虫,就是螬虫!”家乡说的螬虫,就是蛔虫。

几个大人笑掉了大牙,锦娃还在事实面前死撑,他地上哭得打滚,声嘶力竭地叫喊:“你们不信,我就上吊!我就去吊颈,我吊死算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见了棺材也不掉泪,抵死不认账,不认错,明知是错,寻死上吊也要赖的大有人在。

发生在小孩子身上我们觉得好笑,取个y号,碰上就嘲弄嘲弄,逗乐子也就是了。

那大人呢!邻里之间那些吵吵闹闹,打架斗抠的,多半是这种德性引发的。

这种德性虽然小,却是从婴幼儿时这在滋生了,此时就注意引导纠正,多半还是毫不起眼的疥疮小患,长大以后就是“死不认错”的传人了,踏入社会就是社会问题。

我们有人在研究研究处理这些问题吗?这是是社会学家也该关注的课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