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多过于得,失去的大多数,总比得到的要愈加珍贵。
这句话并不能称之为谬论,但也绝对不是正确的说法。
至少,它得稍微改变一下内容。
譬如,某些情况下,失去的东西,相比起得到的东西,显得更加重要。
雁断将这句话的原意稍微修改,其中的意思便已然天翻地覆。
而由此对修行人所造成的影响,也会因之大相径庭。
他不清楚吴中千内心想法如何,但隐约也能够揣摩一二。
不论如何,诸如吴中千这类饱经沧桑的垂暮老人,大多都尝遍了人生在世的爱恨情仇,从而看破了凡俗红尘。
他们存活的执念,不是凝神瞩目于血脉亲友的情感潮流之内,而是将置之度外,把修行奉为不二主旨。
因此,对吴中千之流的修行人来说,大道领悟高于一切。
换言之,不论他们失去什么东西,也无法称得上是比得到大道领悟更加弥足珍贵。
有得有失才是因果循环之道,无法失去自己更珍贵的东西,又何以得到珍贵的大道领悟?
倘若吴中千落入雁断设计的陷阱,那便必然会如雁断料想那般,将失多过于得的想法扎根本心,视为真理。
修行人以能感天地造化,得悟乾坤之力作为基准,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无求无欲标榜自身。
吴中千显然是一个典型的修行人,他的内心深处是薄情寡义的,一心只为参悟大道,从而促使修为更进一步。
这一点从他不知雁断深浅之时,甚至打算破釜沉舟一搏,便可见一斑。
雁断的布局正中吴中千下怀,雁断甚至能够想象到日后吴中千会作何举动。
情感是生灵区别于草木无情之物的根本元素之一,吴中千欲要一心向道,就必须彻底抹除情感的存在。
而雁断的言辞,让吴中千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大彻大悟。
他要参悟大道,就要舍弃情感。
但他甘愿主动舍弃的情感,相比起渴望参悟的道则,显然是不足够珍惜的。
既然不足够珍惜,便想方设法让情感变得弥足珍贵起来。
雁断声情并茂的叙述,让吴中千看到了一缕黑暗中充满希冀的光华。
雁断之所以能够领悟道影与本源,是因为他失去了更加珍贵的亲情。
因此吴中千只需要让自己心中的亲情远远超越大道的珍贵程度,那么到时候一旦失去了亲情,就将必然获得感悟大道的契机。
这种想法无疑是滑稽可笑的,但吴中千对于修为增进、道则领悟提升的渴望已经接近不择手段的程度。
一个风烛残年的腐朽之人,如果企图拥有更加悠长的寿元与更加强大的实力,那么修为就务必增进。
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是说修行人在悟道后便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
古人只是通过这种夸张的说法,凸显悟道的重要性。
修行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感悟天地大道。
换言之,感悟大道就是增进修为,提升实力,补充寿元。
吴中千渴望力量,也渴望寿命,在无欲无求地渴望大道的冠冕堂皇之下,是一颗充满对生命攫取的卑微心灵。
“如何能够让亲情与大道的珍贵程度斗转星移,彼此颠倒?”
雁断面向天穹,垂落身侧的双手,五指蜷缩紧扣成拳,他漆黑如墨的双眸深处,宛转着戏虐与冰冷“欺瞒本我,暂舍大道,沉沦梦幻,融情于心,铭亲于骨,入至情而斩尽情,大道凝……”
暖暖的轻风掠空而过,吹拂起雁断额前的发丝,雪白的色泽,泛着寒冰的冷意。
雁断和吴中千虽然暗中相互算计,但表面上的他们却是相谈甚欢。
预料之中的变故没有发生,远远观望窥视良久的吴奈,在看到雁断毫发无损之后,心底不禁满盈失落之情。
“看来那件镇族之宝是落不到手中了。”
他苦涩的低声笑了笑,尔后自言自语地慰藉了一声“不过情况也不算太坏,至少老祖露面的消息,想来早已通过文相府的探子们,成功传达到了宗族们的耳中。
接下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恐怕他们都不会轻举妄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