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意外之“喜”

赤地正是雨季 吴岩WY 3826 字 2024-04-22

“只有你一个女生,其他3个都是男生。”

“他们的签证都拿了吗?”

“还没有,跟你一样在考虑。”

殷欣想起了父亲跟她说的话,就问道:“你们以前有办过去新加坡工作的文件吗?”

“老实说在北京这是我们第一次,你们是北京的第一批,南方我们已经办了很多了。”女士说话还是挺诚恳的。

殷欣又拿不定主意了,她问:“这个签证有没有规定时间?”

“半年之内要入境,让我看一下你的签证最后的日期。”女士停了一下,接着说:“你必须在10月2日之前入境。没关系,还有半年的时间,你可以先考虑,最后空出办护照的时间就可以了。”

“哎,谢谢您,让我考虑考虑。”殷欣挂了电话,她现在心里踏实多了,至少她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考虑这件事。

一晃四个月过去了,时间到了八月下旬,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殷欣在忙着设计院紧张工作的同时,也在为国庆节跟肖军的婚礼做着准备。她跟肖军准备在九月底去注册,国庆节那天在餐馆举办婚礼,参加婚礼的除了双方家长和亲朋好友外,还准备邀请双方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婚礼的请柬已经买好了,准备九月上旬发出去。

八月是北京一年中最热的月份,虽然已经立秋,但是此时的北京素有“秋老虎”之称,夜晚稍微好一点,白天经常是酷热难当,有时气温会达到摄氏40度。

这天下午的两点多,殷欣刚刚从凉爽的哈尔滨出差回到家,她感到又热又渴,于是她一放下行李就走到冰箱前,从冰箱里拿出了一罐冰镇杏仁露大口地喝了起来。

喝了几口凉爽的杏仁露,殷欣感觉舒服多了,她把行李放到自己的房间,去卫生间洗了把脸,然后走进父母的房间,翻看父亲桌上的台历。

为了接听电话方便,家里的电话有两个,两个电话是并联的,一个在客厅,一个在父母房间的写字台上。父母有在台历上记录电话内容的习惯,一般都会把重要的事情写在台历上,所以不管谁想知道电话内容只要翻看台历就行了,不必口口转告。

殷欣一边喝着杏仁露一边翻看着台历,翻到前几页一则父亲的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台历上写着:赵子伟找欣欣。后面是电话号码。她一愣,极力在脑海中搜索着“赵子伟”这个名字,结果令她失望,她不认识这个人。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按照台历上的号码拨通了电话。

“喂?麻烦找赵子伟。”殷欣客气地打着招呼。

“你好,我是,你哪位?”电话里是一个成熟男子的声音。

“你好,我是殷欣,刚出差回来,听说您找我?”殷欣的声音依然是很客气。

“啊,对对,是我找你。”男子的声音转为了欣喜,“是这样,我也申请了去新加坡工作,上个星期刚刚拿到批复文件。我从中介那儿知道了你的一点儿情况和联络电话,所以就想跟你聊一聊。”

殷欣听赵子伟这么一说,松了一口气,说道:“噢,我还以为是客户,或者工地打来的。对,几个月前我是有申请去新加坡工作,而且中介说已经批了,不过我没有去拿批复文件。”

“噢,这个我听他们说了,你是第一批的,我是第二批的。你们第一批的四个人没有一个人走,我有点儿不明白,干嘛不去啊?”赵子伟的语气好像很认真。

“嗯……家里有点儿事儿,工作也是走不开,很忙。”殷欣犹豫着,毕竟跟赵子伟不熟,她不想说太多。

“噢,其实我觉得真的是个机会,我是一听说我的申请批了就去拿了文件的。不瞒你说,我是因为咱们是校友所以才想跟你聊聊。没关系,人各有志,那就再见吧。”赵子伟也似乎不想多说。

“等一下。”殷欣急忙说着,“你刚才说我们是校友,你是哪届的?我们认识吗?”

“我们应该不认识,你进大学的时候,我的研究生都快毕业了。”

“哦?你是研究生啊?”殷欣的语气中满是羡慕和钦佩,“你现在在哪儿工作啊?”

“我目前在xx部设计院搞设计。”赵子伟的语气很平静。

“噢,是吗?我在xx部设计院,也是搞设计,咱们是同行。”殷欣的脸上露出笑容,“你什么时候走啊?”

“我目前在做交接,已经递了辞职信,应该会做到九月中旬或下旬,最迟九月底应该走了。”

殷欣一听,心想:如果自己还想去新加坡的话,入境的最后期限是10月2日,说不定能跟赵子伟搭一趟飞机去新加坡,这样也好有个照应。她问道:“你的护照办了吗?”

“刚去办,可能需要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还要体检,顺利的话正好九月底可以走。”

“还要体检?”殷欣惊讶地问,她在心里盘算着,如果真的要去新加坡的话,现在必须得要做决定了,要不然可能一切都来不及了。

“还要打防疫针呢!好了,不说了,我这里在忙。”赵子伟着急挂电话。

殷欣赶紧说着:“噢,对不起,我再考虑考虑,这两天再跟你联系。你的机票定了吗?”

“还没有,要拿到护照以后才能订机票。”

“那……如果我决定去新加坡了,我们可不可以搭同一趟飞机?”殷欣小心翼翼地问着。

赵子伟一听又来了精神,高兴地说:“当然可以,我还希望我们能搭一趟飞机呢!也好有个照应。”

“好,我们再联系。”

“好,要尽快啊,要不然就来不及了。”赵子伟叮嘱了一句。

殷欣答应着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