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小孩入学上访

“那甘彩霞怎么办?”我问。

“甘彩霞问省信访局怎么办?省信访局的人建议甘彩霞省了这份精力,按照省教育厅的意见,让孩子回峡光乡学。”

“这回甘彩霞怎么办?她应该认输了吧。”

“那怎么可能呢?甘彩霞是到了黄河不死心,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几番思考后,她回到了市里。请人用白纸写‘小孩要学’几个字,举着白纸站在市委门口。”王主任说。

“恰巧有一个新调来的领导看见了甘彩霞,下车问怎么回事。甘彩霞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了小孩小学不给的事。这位市领导不明里,当时给市教育局负责人打了电话,狠狠批评了市教育局,要市教育局限期解决,不能让老百姓的孩子没学。还要求市教育局举一反三,不能让一个适龄少年儿童辍学。”王主任说。

“市教育局负责人派人把甘彩霞接到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局给县教育局负责人打了电话,传达了市委领导的讲话精神,要求县教育局限期解决。然后,要甘彩霞直接去找县教育局的负责人。”王主任说。

“甘彩霞的事这样解决了?”我问。

“没这么快,县教育局的负责人憋了一肚子的气,一肚子的火,又不知道何处发泄。解决甘彩霞的小孩学的现实问题是,解决了一个,请他人怎么办,若都找到教育局,跟教育局较真扯皮,教育局怎么办?”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啊?”我说。

“县教育局没办法,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折方案。”

“什么方案啊?”我很有兴趣地问。

“教育局的人跟甘彩霞说,小孩学可以,必须有在城关镇有住房证明。否则,坚决不给办。”

“那甘彩霞怎么办?”

“按当时的入学条件,必须在城关镇实际住满三年,才可以办理小孩入学的手续。但甘彩霞有些特殊,教育局放了甘彩霞一马,只要她有住房证明行。”

“甘彩霞人生地不熟的,到哪里去弄证明?”我问。

“这点小事难不倒甘彩霞,她到城关镇挨家挨户打听,看谁家有房子出租。正好一家有房子出租,她租了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预付了三个月的房租后,拿到了租房协议书,送到了县教育局。”

“教育局这给她小孩办了入学手续?”

“还没有,教育局担心有诈,派人找房东核实了一下,确认后,才非常勉强地,非常不情愿地,无可奈何地给她的小孩办了入学手续。”

“甘彩霞的小孩到城关镇小学学的问题解决了?”我问。

“解决了,这次,她又访成功了。”王主任说。

“我们是应该庆贺呢?还是应该沮丧呢?”我问。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王主任说。

“常书记,我跟你继续讲甘彩霞访的故事吧。”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庭说。

“我记得甘彩霞因为结婚证问题访,后来为了孩子幼儿园访,再后来是孩子大学访,间省略了好大一部分。这次你说是为什么访,你慢慢说吧。”

“这次是因为小孩小学访。”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甘彩霞的小孩小学应该是毫无问题的啊。”

“是没有问题。”

“那她访什么?”我问。

“他想让女儿城关镇小学。”

“甘彩霞不是住在峡光乡吗?她的孩子应该近入学啊?”

“是应该近入学,可她不愿意近峡光乡的小学,她是要让孩子城关镇小学。城关镇小学当时教室非常紧张,每间教室都塞满了学生,本地适龄学生入学很困难。对非本地学生是严格控制的。换句话说,甘彩霞的孩子根本不能到城关镇来学。”王主任说。

“于是,甘彩霞访了?”

“是啊,不是说过吗?甘彩霞要么在访,要么在访的路。即便是偶尔平静的时候,也在想着怎么访。反正这辈子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杠了。”

“这次她是找的什么理由?”

“还有什么理由,第一,政府把她老公弄没了,还她老公。第二,孤儿寡母生活困难,住在乡里,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在城关镇小学学,受到更好的教育,让孩子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王主任说。

“学校是她开的?她想哪哪啊?近入学的规定是纸糊的啊?”我说。

“我曾经跟一个很有名的律师聊过天,问像甘彩霞这样的情况怎么办?这个律师说,不知道怎么办。因为甘彩霞在长期的访酿成了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和变态的人格,怎么跟她说,怎么摆事实讲道理,怎么苦口婆心,怎么动之以理,怎么晓之以情都没有用,她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这个律师说,甘彩霞是她这辈子见到的最不懂感恩、最不知好歹、最不要脸、最无耻的女人。法律拿她没办法,谁碰到她,谁倒霉。”王主任说。

“这么说,我们碰到她,我们倒霉了?”我苦笑着问。

“差不多吧。不过,我现在说的访,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与你无关,也与我无关。我只是尽量向你还原甘彩霞过去访的事实。现在,也许甘彩霞让我们头疼的事还在后面呢。”

“你先把小孩小学访的事说清楚吧。”

“好。为了小孩城关镇小学的事,甘彩霞访了。”

“这次的访能解决问题?”我问。

“当然能。”

“还真邪门了,你说说,怎么回事?”

“甘彩霞轻车熟路,先找到县信访局,县信访局很烦她,三下五去二,跟她开了信访转办单,打发她到县教育局去。”

“县教育局怎么办?”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