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夏太后当政

我的boss秦始皇 男小狐 1630 字 2024-04-22

赵政在王族里算是一位“未成年”的君王,即便他的能力再好,没有支持他的长辈,任何一项政令皆不能顺利发出去。

也就是说,可以作为他的“监护人”有三个,太后赵姬、夏高太后还有华阳高太后,所有的政令需得加盖太后赵姬的印,紧急时亦可加盖另外两位高太后的印。

那华阳太后虽贵为高太后,却早已被秦公族排除在外,庄襄王临终之时虽出言保她,但众人对她做的事心知肚明,族老早已廷议夺了她的凤印,现今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

朝堂之上,赵政跪坐在主位,原本只有太后赵姬随着早朝,后来赵政那处为了郑国建渠之时自作主张,郑国那处又被查出是个细作,惹了大臣们的非议。

赵姬那处厌倦了朝堂之事,卜了一卦,说自己与赵政相冲不利与他,此刻已经搬离了咸阳宫去了雍城,一时间赵政每次廷议之后皆要将王旨送过去加印,政令发布变得十分困难。

赵政因着这些缘故,便提议该多加一位长辈作为临时监护主持朝局,以防他年轻气盛再做了错的决断,而后十分诚恳地请着各位大臣们仔细地斟酌人选。

赵政的长辈本就少,男性长辈掌权便会对王位构成威胁,那些大臣自然不想秦国再来一场血雨腥风的折腾,何况赵政这个王偶尔虽有些霸道,做事却十分勤勉,对待大臣也还算不错,若说大错误还真是挑不出来,众臣直接将男性长辈排除了。

而赵政的女性长辈嘛,八竿子打不着的自然不行,提议来提议去,也只有华阳高太后与夏高太后。华阳高太后那处曾有逼宫的嫌疑,而且一直是力挺成蟜公子的,现今又被公族暗自夺了凤印,为了秦国与王室的安定,自然不在考虑之列。

夏高太后嘛,众臣议论纷纷,似乎对她没些印象……总之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若是任着赵政意气用事也不是办法,赵政瞧着他们讨论许久便以身子不适先行退了廷议,等着再作决断。

那次廷议之后,也不知是哪个大臣在下处造谣那夏高太后“与王上不怎么亲厚”“胆小怕事”“耳根子极软”“极好说话”,总之被吕不韦压迫太久,众位大臣也想翻个身喘息一下,早早备了礼物去瞧那夏高太后。等着第二日廷议之时,便真的有几个稍稍位重大臣又站出来提议夏高太后。

吕不韦那处顿了顿,廷议之前得了姜流的讯息,赵政原本想扶的人是公族的叔公,便是那位助他回宫认祖归宗的老庶长,而那老庶长确实明里暗里帮了赵政不少。

果真,赵政听了那话皱了皱眉,心生不适,每每听到不和他心意的议论,他皆会“露出”这样的神情,“众人觉得老庶长如何?”

吕不韦自然不会让大权旁落,那夏太后素来不与赵政亲近,扶了与未扶皆没有作用。再者,他这里早已经将夏太后收买并已经提前达成了共识,便站了出来终于说了一句话,“夏高太后乃王上亲祖母,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赵政这么“恍然大悟”的一想,觉得似乎很有道理,如此“冠冕堂皇”地便将夏高太后从深宫里请了出来。

等着夏高太后来了之后,本以为那夏高太后与他没多少情分,加之夏高太后是公认的胆小怕事,一朝得势,十分惶恐,来此之前便被各路大臣用重金“收买”。

夏高太后临朝的首日,赵政直接撤了太后赵姬的位置,将其安排在侧位的首位,这本没什么,高太后本就是太后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