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师父

穿越崇祯八年 在珠海 1549 字 2024-04-22

夜里,下起了雪,到了下半夜,人间所有的罪恶,都被覆上了一层纯洁。第二天一早,韩权引着姜丰食出了圩子,来到圩塘边的麦场,麦场边一排泥坯房,是村里的牛房,牛已被流贼抢去了,现在,韩权捡来的几十个流民住在这里。两人到牛房看了看,见地上铺着厚厚的麦穰,代替铺被,另有几十床脏被褥,分散在各个牛房,流民们没一个起床,或躺着,或坐在被窝里闲话,在大难与大雪的衬托中,这份闲情与温霫,殊为可贵。韩权问众人可冷,众人纷纷表达对韩权的感激之情,有人连忙起身,忙着穿衣服,却被韩权止住了。

韩权进了一间牛房,里边有三匹马,一匹,韩权取自红光驿,另外两匹则出自部院衙门,十日前从淮安拉了两车粮,到盱眙接济过韩永。这时,昨日问韩永为何未到坟上烧纸的老者,正在马槽前执着棍子,搅和草料,冬天没有青草,无非是麦穰里和半碗糠皮进去,用棍子搅和一下喂牲口。韩权心道,这个老者倒似他的大爷韩秀亭,很是勤快,老者和韩秀亭兄弟一样,也有个女性化的名子,叫吴芙蓉。韩权的大爷韩秀亭除了勤快,还是个牛黄脾气,一语不和,便要与人动手,差役,地棍,放高利贷的,开赌局的,都与韩秀亭过过招,最后,这个脾气,导致韩家被屠绝,听村里人说,当流贼来了时,全村就韩秀亭一人,将铡刀卸下来,与流贼玩命,并劈死了一个流贼,半个村子的人遭他连累,不然孙圩不会死这么多人。韩权叹了口气,决定以后给韩秀亭立块碑。

吴芙蓉寻了雨披给二人披上,雨披是麦穰编的,二人正待牵马出去,吴芙蓉又让等等,说罢出去,过了一会,他抱着两双毛窠子给两人换上,毛窠子的鞋底是木制,脚梆是麻绳织京,里边再塞些稻草,用来走泥路。二人谢过吴芙蓉,上马出村。姜丰食道:“子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信之哉!”。韩权知道他说的是吴芙蓉,他笑道:“那日兄弟便与大哥说过,这大明,人最金贵,人也最草芥,既是大明弃百姓如敝屣,兄弟便要取来已用”。

姜丰食闻言,转头看了韩权一眼,只见他一身热孝,要想俏,一身孝,这身白将韩权的脸庞衬托出英气,银白的世界再衬托这身孝白,韩权显得越发英气逼人,姜丰食心中不由赞了一声。韩权道,本不欲去琐碎杨大人,卖了这几匹马,还换不来几十石粮?只是需思想一个久远方法,十石粮吃完了又当如何,便是自力更生,若是没个官身护着,不免受人欺。姜丰食闻言,连连点头称是。

二人出村不久,牛房内,吴芙蓉对众人道:“这点粮只够喝几顿稀饭,二位相公定是去寻粮了,这大乱的光景,哪里还有粮,我等不可在这里扯着头,撅着腚地睡,叫二位相公白白养活”。立时便有几个老成的人附和。吴芙蓉道:“东边那处水泊,剖开冰面,想是有鱼,只是千万仔细,莫要掉进冰窟窿里去,刘二,你不是打过鱼么,你寻几个人去试试,再来几个年纪大些的,随我去凤阳讨饭”。刘二不满道:“这大雪里,清不吊冷,剖冰钓鱼,只有你想得出”。吴芙蓉怒道:“若是明日便要饿死,便是土坷垃你都会往嘴里送,走几步路,剖几块冰,有甚舍不得?”。牛二道:“你去凤阳讨饭,凤阳的人都死绝了,哪有饭给你?”。吴芙蓉道:“你懂个屁,如今凤阳来了兵”。一人道:“吴大叔莫要被抓去”。吴芙蓉道:“抓我这把老骨头做甚?”。又有人道:“待吴大叔回来时,怕已是后半夜了”。吴芙蓉道:“那水泊冰上过不过得,我先去试,若是过得,这凤阳来回不过四十里,想是不待黑便可转回”。

孙圩距凤阳20里,这是直线距离,但中间隔着一汪湖泊,需向南行七八里绕过这汪湖泊,这样,由孙圩到凤阳便有三十余里,来回七十里。这方湖泊是长淮卫左千户所与中千户所的界线,而前千户所与右千户所皆在淮河以北。

这时,韩权与姜丰食驻马立在湖边,湖面成了一片雪原,几只插着竹篙的小船被冻在岸边。“那里是什么?”,韩权闻言,顺着姜丰食的手指望过去,只见对岸的树林里,隐隐有院墙,院墙里,露出一点飞檐斗拱。韩权道:“东瓯王汤和墓”。姜丰食道:“果然是帝乡,听闻这东瓯王,小时与太祖放过牛”,又问:“贵祖上若论起来,与帝乡的显贵,竟不沾点亲故?”。韩权笑道:“鄙祖上却是在国初由苏州迁来,这凤阳,与公侯沾亲带故的,多是公侯家的坟户,这些坟户方是凤阳的土著,太祖的乡亲,不似我等外来户,国初,凤阳出了数十个公侯,家里看坟的,自然用土著,只因这些土著与公侯拐不了几道弯,但能攀上新故,以致是同宗”。

听韩权说着地方典故,姜丰食心道,汤和邓愈,常遇春,皆起于草莽,时才那些牛房中的流民,其中不知会不会出几个汤和邓愈。这时,韩权指着对岸山上的一座庙宇道:“那里有兄弟的师傅,待绕过去请教一番”。

二人由西岸向南骑行七八里,到了湖泊尽头,又绕到东岸,沿着东岸向北骑行七八里,终于到了锥子山脚下,山上,明皇院墙里的栖岩寺,是龙兴寺的下院。龙兴寺在凤阳城里,是朱元璋出家的地方,后经朱元璋大加扩建,都将中都皇城拆了用来扩建龙兴寺,距凤阳十余里的栖岩寺原本与龙兴寺无关,但到了那时,也只得成了龙兴寺的下院,即分寺。此时,韩永望着栖岩寺明黄的墙院,心道,在这个时代,除了油菜花,皇上的龙袍,还可以使用明黄的,便是寺院的院墙。

由山下看,雪中的栖岩寺,有如琼楼玉宇,姜丰食心中又赞了一声,二人上了山,来到山门前,山门上题:圆通妙境。却是山门紧闭,韩权上前,拍了半天门环,里边却无动静,这才想到,在前几日的混乱中,想是栖岩寺也遭了劫,里边的僧众怕已是惊弓之鸟,想到这,他不由担心起静林师傅来。韩权在门外呼了几嗓子,过不多时,山门开了,一个和尚见是韩权,方松了口气,道:“却是韩师弟,你早些言声,乱扣门环,将众人唬得不轻”。韩权笑道:“你们修炼得是甚,合众僧众,有几人参透了生死?”。那和尚笑道:“谁比得了你,受师伯点化”,说到这,那和尚脸一沉。韩权问道:“我师傅可在?”。那和尚不答话,只是朝方丈居住的地方一指。韩权便朝着禅房匆匆去了,一旁却有小和尚却对姜丰食道:“施主,请随我来”,将姜丰食引去厅上相待。那和尚望着韩权一身重孝的背影,心想,谁说咱没参透生死,你那身重孝,咱就视若不见。

片刻后,方丈的禅房,一个五十多岁的和尚,盘腿坐在禅床上,正与韩权叙话。

“唉,叫我们都躲出去,师兄却是不肯走,只是叫人预备了一口缸,前日,待僧众们回来时,已是在缸里坐化了,昨日移去了塔林,你若昨日来,还能见他一面,时才,法身塔已砌了一半”。

韩永闻言大惊,立时站了起来,呆立不语,过了一会,才喃喃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月前,我来寻你,你道自会珍重,却是这般珍重的?”

“唉,小韩哥,师兄每常说,众生已坠汤火中,不能解救,每日愧愤,普救无法,不如早些解脱”。

“师父岂无普救众生之力,只是硬于戒律,杀不得人”,韩权厉声道。又道:“师父圆寂前可曾留下话?”

“交待了些寺务,又将方丈之位传于我,还说,他已是完了功业,已有圣人出,理这大乱之世,普救众生,这圣人——”。栖岩寺的新任方丈静月,说到这,看了看韩权。韩权连忙低点,道:“师叔看我做甚,我哪点象圣人,师父师祖预测如神,师叔又不是不知,师父说的圣人,或在千里之外”。静月闻言,叹了一声。

片刻后,栖岩寺东坡,松林中耸立着数十座法身塔,塔里是由唐代至此,栖岩寺的历任方丈,一座风化严重的塔上长着一株松,树根已将砖塔撑出了裂缝,也不知是栖岩寺的第几任方丈。而旁边一座法身塔,却还在砌建,脚手脚上,两个僧人,已将此塔砌至了封顶。

韩权见之,不由悲从中来,立时跪在泥雪里,冲那塔磕了三个头,“师父——”,一声悲呼,两行清泪。一旁的静月见之,不由掉过头去,伸手揩了揩脸上的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