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水里,韩权又向另一座法身塔,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头,里边封的是静林与静月的师父,空云,也就是韩权嘴里的师祖。待静月又引着韩权回到禅房,韩权忽问:“寺中可还有余粮?”。静月闻言,道:“师兄料事于前,寺中自有密室囤粮,过几日,寺里少不得要施粥,怎地,韩小哥要借粮?”。韩权道:“怎敢,吃了僧道一粒米,千秋万代还不起”。静月笑道:“你小时,也不知吃了寺里多少粒米”。韩权道:“因此我才要还,师祖当年有恩于淮安的漕院大人,漕院大人现今就在凤阳,我一时便去要向他要粮,若是寺里缺粮,漕院大人也不能不管,若寺里不缺粮,我便借着师祖的名头,多要些”。静月闻言,摇了摇头。
韩权不再多说,起身告辞。静月起身将韩权送出禅房的小院,韩权道师叔止步,静月便立住了,他望着韩权的身影,心道:是否有那一日,栖岩寺再将龙兴寺变为下院。
锥子山下,韩权与姜丰食上马赶路,韩权道:“我小时,荒年出来讨饭,各处都讨不到,唯有栖岩寺的空云师傅,肯将自家的半钵粥施与我,我也知道,自已吃了,空云师傅便要受饿,只是那时年纪小,不省事,有时饿得厉害,便跑去栖岩寺找空云师傅,后来,空云师傅圆寂了,我便去找空云师傅的弟子静林师傅,静林师傅不但施粥与我,还与我讲解佛法,这两年,我忽觉心中还有一人,却是来自三百余年后,我越来越不似自家,竟是被那人夺了舍,想是静林师傅开了我的灵根”。
姜丰食闻听,心中骇然,道:“韩兄弟心中那人,是个怎生之人?”。韩权道:“此时,姜兄不正与那人说话?这几日我死了爷,竟是一点不心伤,姜兄不都看在眼里?”。姜丰食心中更加骇然,他问,静林师父此时便在寺中?韩权道:前几日已是圆寂了。停了片刻,韩权又道:”受人十年恩惠,磕了三个头便算报偿,这后世人心,果然凉薄”。
栖岩寺离凤阳不过十余里,午时,二人便到了凤阳西南,却见前边缓慢地行着一队大车,大车里是兵卒尸首,却是窑山与刘府的阵亡官兵,两个车夫的议论,被二人听个真切。“前几日,漕院杨大人到陵上一看,当即倒地,被抬了回来,在府衙养着,竟是起不得床”。“你一家都进了中都城,自有闲心说闲,我家老五却还不知死活”。“四哥莫愁,未进城的,多是逃了,过几日自然回来,要不,写个寻人招子?”
举目已是雪原,东一处西一处,到处是军卒,或在雪中挖墓坑,或正在掩埋死者,冬天地硬,想是挖掉田里的浮土,再往下胡乱挖几锹,便要埋人,朱元璋说他父亲只埋了三尺浮土,可这些墓坑,哪有三尺。挖墓坑的,是总兵杨御蕃的兵,再过一月,杨御番便会被任命为凤阳总兵。而卢象升部,已往滁州追击张献忠去了。城边的几座村庄,周围立了一圈营栅,成了杨御番的军营。这时,右前方一座村庄的营栅旁,立着几个灰色的身影,歌声传来:“远方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儿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营栅后,围拢着十几个兵,还有几个兵闻到歌声,正聚拢前来。韩权听到歌声,立即变色,双脚一夹马腹,向那几个灰色身影驰去。
走近了,却见这几个身影,手里都端着空碗,却是清晨还在孙圩牛屋里的四个老者,韩权纳罕,莫非这几人会土遁,是如何来到凤阳的?“相公”。“吴芙蓉,你怎生在此?”。“相公勿怪,早间,相公走了不多时,咱几个便从冰上过了东湖,来讨饭,叫相公每日白白养着,咱们心里不过意,是我起的头”。“回去!便是讨饭,也不该在大雪天出来,几十口人,能指着你讨饭养?我若筹不得粮,咱们便散伙,你再讨你的饭去,脱不了是这两日”。那几个老者闻言,正欲离去,韩权又交待莫从冰上走,宁肯往南多绕三十里。这时,姜丰食纵马上来,道,这大雪天,他们年纪也大了,这般走甚是不稳便,不如且同去城里,一时结伴回去,若是中间有人走不动了,还有两匹马,韩权认为姜丰食说得有理,便领着这几人,往城中去。身后,正在听唱的兵卒却是起哄,还想再听。
一盏茶的工夫后,众人身处凤阳城中,许多屋舍已化为瓦砾,一队百姓跟在几个衙役身后,衙役正挨户敲门,进去后便查看屋内住了几个人,若是有减员多的人家,便硬塞几个失去居所的百姓进去。
韩权驻马在雄阔的鼓楼前,迎着雪花,抬头看着鼓楼上的一块刻石:万世根本。乃是太祖手书,楷书甚是端庄,朱元璋虽未上过学,但字写得很是过得去,但韩权不以字看人,他心道:太祖的字虽好,就是没文化。又想:字体与文化的关系,就象绣花与作诗的关系,一个是手上活,一个是脑力活,实无半毛钱关系,但世间的愚民会说:此人花绣得好,是李白。
街上行人绝少,不闭户的人家,定是在办丧事,女人孩子的哭嚎,不绝于耳。不久,他们来到凤阳府衙前,门檐甚是宽大,韩权记得先前的府衙,门檐下的木栅后插着几面虎头牌,架子上卧着一只鼓。所谓虎头牌,便是上书肃静,回避的木牌,这些字都写在老虎的门牙下。但此时,木栅,虎头牌,鼓,都没了,可能是被流贼烤了火。
姜丰食不待韩永发话,跳下马来,直奔大门,一个挎刀的公差,立时迎了过来,姜丰食上前作揖,与他言说起来。望着那衙役的神情,韩权心中泛起不祥,他立马在一旁听了几句,突然,他在马上冲那衙役喝道:“去禀部院杨大人,就说救了凤阳半城百姓性命的姜大爷来拜”。见那衙役面露诧异,韩权跳下马来,腾腾几步跨上台阶,将那衙役往旁边一拔,那衙役居被推倒,顺着台阶滚了下去,韩权突然起步,朝衙内奔去,边跑边呼:“快来人——颜知府的弟弟自福建来了,被门子索需门包”。身后,几个衙役拼命追向韩权,韩权跑上大堂,绕过公案后的照壁,跑进二进院,穿过仪门跑向二堂,上了二堂,身后的一个公差终于抓住了韩权的领子,却被韩权一肘击向腹部,痛得蹲了下去,另一个公差揪住了韩权的胳膊,韩权一头撞向他的眉心,这个差役便也蹲了下去。
这时,几个执着水火棍的衙役已将韩权围住,一棍扫来,韩权闪身跳在一旁,又一棍扫来,韩权闪身让过,又伸手如电,抓住棍头,提起一脚,将那差役跺翻在地,抢过棍子。但终于,韩权腰上一股巨痛,几乎倒地。“住手”,一声高呼,终结了二堂上的混乱,这时韩权看到,堂下已冲来了许多头戴八瓣盔,身着棉甲的军士,有人甚至还执着弓。
“刚才你喝呼什么?”,一个头戴逍遥巾的士人立在二堂台阶下,他身后满是军卒。
“颜知府的弟弟,由福建来,在大门口被需索门包,不给报禀”。
“颜知府迁去了凤阳中卫衙门,不在此间,你去那里寻”。
“在下此来,却不是为了寻颜知府,只为寻漕院大人”。
“你寻漕院大人何事?”
“有一个救了凤阳半城百姓性命的姜丰食,被门子挡在外面进不得”。
“噢?”,逍遥巾闻言,立时丢下韩权,转身向大门疾步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