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登莱

穿越崇祯八年 在珠海 1470 字 2024-04-22

中都留守司如今成了新任漕运总督兼凤庐巡抚朱大典的公廨,卢九德是新任中都留守,留守司是卢九德的地盘,只是前一阵,朱国相一家还未搬出,卢九德只得寄居在凤阳府衙。如今,朱国相一家迁出了中都留守司,而朱大典又来了,占了此处,好在凤阳的官署甚多,卢九德将留守司迁去了凤阳右卫指挥使司。

留守司大门口搭起了脚手架,一块总督漕运部院的牌子,正在代替中都留守司的牌子,牌子上的字是竖着写的,悬挂在门额之中。史上,六年后,这块牌子将换成凤阳总督部院,牌子的主人仍然是朱大典。此前,朱大典是山东巡抚,他任山东巡抚是三年前的登莱之乱中,前任山东巡抚徐从治在平叛时中炮死,由他接任。

从崇祯五年正月,到崇祯六年三月,在这场为祸年余,波及半个山东的登莱之乱中,巡抚死了三个,总兵死得更多,而祸乱的种子,不过是数千东江镇的残兵,朝廷调集大军,弥费无数,结局是孔有德,耿仲明率部从海上跑了,最后被围困在登州水城的叛军,许多跳海,叛军的核心是辽东人,他们宁降东虏,不降大明。孔有德,耿仲明率部降了皇太极。

在朱国相坐过的那把椅子上,朱大典正捧着茶,和凤阳总兵杨御蕃,一同追忆两年多前的登莱之乱。当时杨御蕃是通州总兵,负伤退入莱州。朱大典督率官军,从外围解救莱州。

杨御蕃道:“孔逆援辽之师,曾经莱州,朱大人于崇祯四年底,曾设宴相待,孔逆酒醉之时,倾倒对朝廷不满,朱大人闻言大惊,报于山东巡抚余大人,岂料余大人不以为意,朱大人乃勤加战备,不出一月,孔逆果然反叛,莱州能为七月坚城,实仗朱大人筹谋在先”。杨御蕃说的朱大人,是莱州知府朱万年。山东巡抚余大成不听朱万年的报警,在叛乱发生后,又与登莱巡抚孙元化共同主抚,误了大事,二人被逮到京师,孙元化因为丢了登州,且被俘,是被叛军放出来的,被崇祯处斩,余大成则被贬到广东电白县,在路过东莞时,曾跑到袁崇焕家里哭祭。两位巡抚被逮治后,朝廷派徐从治接替余大成的山东巡抚,派谢琏接替孙元化的登莱巡抚,两位新任巡抚率军驻莱州,与叛军对峙。

听了杨御蕃的话,朱大典放下茶碗,不由感叹。再后来就是山东新任巡抚许从治,在莱州城头中炮死,朝廷又派他朱大典接任山东巡抚,朱大典便去解莱州之围。

杨御蕃继续道:“七月四日,招安圣旨到,命谢大人,朱大人出城受降,朱大人对末将说叛军自知罪不容赦,且未经大创,其志甚骄,必无降理,然既为食禄王臣,此身不敢惜。朱大人出城前,叮嘱末将不可出城,严加守御。果然,谢大人与朱大人出城即被执,叛军直扑城门,朱大人于乱军中大呼关门——朱大人被执后,假说劝降,引贼军至城下,往城上呼喊我被擒,一死而已,贼军精骑在此,速发炮,勿以我为念,又抢夺贼军军械,死于乱刃之下,末将在城头观看,肝肠寸断,直至朱大人已然无幸,末将方令发炮,击死贼军数十骑”。

朱大典长叹一声道:“这些事,我早已知晓,也早已上了朝廷的旌表,祸乱一至于此,死事之烈,可恨天地山川若弗闻也,朱大人可谓风厉千秋”。十一年后,在浙江,朱大典将全家聚于一处,引发火药,举家死难,但是朱大典贪酷成性,岂能一白遮百丑。

朱大典问道:“闻你在莱州,将七夕节改为七月六日?”。杨御蕃道:“七七之日,乃朱大人殉国之日,岂有欢度之理”。朱大典闻言又是一叹。坐在朱大典身侧的还有卢九德,朱大典招二人来,讨论凤阳守御,中都留守统率地方军队,凤阳总兵统率营兵,至于京营总兵倪宠已率兵离去。卢九德坐在一旁,一言不发,朱杨二人在共同追忆,他是局外人,插不上话。

这时有人来禀,知府颜容暄来访,朱大典道有请。不一时,颜容暄来到厅中,首先参拜了朱大典,又与卢九德,杨御蕃见了礼。朱大典既是颜容暄的上级,又是杨卢二人的上级,他既管民,又管军。颜容暄笑道:“学生此番来,并非因公务,只因韩权进不得部院大门,只得到府衙前求见学生,求学生引他来部院”。

卢九德道:“想是你那门子怕了韩权”,二人相对而笑。朱大典却是不解,卢九德便将韩权说与朱大典知道。说此人是长淮卫的军余,是栖岩寺已圆寂的大师静林的门徒,那静林有些道行,知未来之事,上月流贼来袭,幸得静林遣韩权赴淮安报与杨一鹏,杨一鹏这才率军来救,与流贼大战于刘府。

杨御蕃又补充道,此人制得滑轮弓,甚是机巧神利,明日我取来与大人一观。朱大典听了道,还请杨将军立时取来与学生观看。杨御蕃闻言起身,想了一下,道:“容末将下去吩咐”。杨御蕃出了客厅,绕过仪门,果然看见耳房门口立着韩权,韩权向杨御蕃行了大礼,二人寒暄了几句,杨御蕃道:“好事,朱大人命我取滑轮弓观看”。说罢,叫出在耳房歇息的亲兵,吩咐了几句,那亲兵便出门上马去了。

陈一页立在韩权身后,心中五味杂陈,想当初,他父亲是三品指挥使,虽不及总兵,但——但现在,连被介绍的资格也没有。

这时,一个差役到二人面前施礼,道:“这位是韩义士?大人传唤”。韩权回头道:“陈兄在此稍候”,便与杨御蕃并肩向衙内走去。韩权问道:“敢问杨大人军中马匹几何?”。杨御蕃一愣,回道:“兵不足两千,马五百余匹,怎地?我上回借你的兵,只一日便回营了,听闻你设计赚了栖岩寺的赈米?”。韩权道:“学生只是怕和尚们在将军的兵面前吃亏,好心将寺众移至孙圩,又想,不如将粥棚也一同移来,粥棚既移来了,这以工代赈,自然是先紧着孙圩,可静月师叔以为学生在山上便起意设计栖岩寺,将学生的心机想得剑戟森森,着实冤枉了学生”。杨御蕃闻言大笑。

韩权道:“学生的一点银子都买了粮,便要春耕了,却是没有耕牛,将军那些军马——”

杨御蕃闻言摇头笑道:“休打我的主意,凤阳归朱大人管,你的正经上司是卢大人,你当去求朱大人,若朱大人发话,敢不从命”,又小声道:“朱大人此番带来一千抚标,却随了一千五百匹马”。

二人到了客厅门口,韩权几步趋到厅中,冲上首的红袍大官下跪,禀道:“长淮卫军余韩权拜见总督大人,拜见诸位大人”。朱大典看着一身孝的韩权,问道:“你便是韩权?你这一身热孝——”。韩权悲愤道:“学生合家十几口被流贼杀得只剩学生一人”。朱大典点了点头,道:“颜大人带你前来,因为何事?”

“回总督大人,大人前任杨大人曾赏小的一船粮,计四百石,如今杨大人去职,这四百石粮已是解了来,学生示请总督大人,这些粮小人收得收不得”。“杨大人因何赏你这许多粮?”。“回大人,只因前番流贼来袭,小的事先曾报于淮安,杨大人方引军来救,且小的还将滑轮弓献于朝廷,两功并酬,杨大人方赏了这些粮”。

“这些粮,你欲如何使?”。“招集流民,筑圩囤田,报国恨家仇”。“我问你,知未来时,是静林大师之能,还是你之能?”。“回大人,若说知未来事,小的师祖空云师傅,于三十二年前,便已料到总漕杨大人今日结局,去年曾遣小的师父静林去淮安,劝杨大人致仕,乃何杨大人不从,方有今日之祸。师祖已于数年前圆寂,师父静林,受了师祖衣钵,却是不及师祖之能,虽年初已料到流贼来袭,事先疏散栖岩寺合寺僧众,自已却不愿于,坐化在缸中,至于小的,更是不及师父之能,然流贼来袭时,小的也已于梦中得闻”。

颜容暄闻言诧异,他任凤阳知府几年,反不及这些新到任的官,这些事,他竟是一些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