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凤山

凤山

晴衣在僧房外找了处僻静的角落,刚一开口,母亲就打断她,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说了起来。

这晴衣母亲,性格爽利,年轻时候也是个美人,晴衣的大眼睛白皮肤樱桃小口,还有那对小酒窝,都是遗传自她。

晴衣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养晴衣,从未考虑改嫁,一颗心都在女儿身上。

相较于渺寨里的同龄女性,晴衣母亲不仅识文认字,乐于助人,有着浓厚的求知欲,还是寨中潮流的领路者,什么去北上广旅游,学习上网换智能手机,甚至网上购物,这些外界的新鲜事儿,她都没落下。

年前晴衣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在吊脚楼前的空地上摆了三天酒,母亲容光焕发扎着围裙翩翩然给每桌上菜,前来帮衬的大姐们都说母亲年轻了起码十岁。

最后一晚散了席母亲拉着晴衣说话,说了一夜的“

城里”…

这一幕在晴衣脑中留下的印象至深,因此晴衣半年后寒假回寨子,就建议母亲元宵节后和她一起去重庆。

她计划打份工搬出宿舍找个小两居,母亲过来随便找点事做,她相信有手有脚不懒不馋就饿不死。

她原以为母亲是向往城市生活的,可母亲却拒绝了,只说让她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要多想。

明明是讲寻物的事,听着电话里母亲兴奋的口吻,晴衣却不自觉地想到这些往事。

母亲对她交待的事,从来都是这么上心。

晴衣定定神,继续听母亲说,线索果真来自于那酿酒人家中的老人。

母亲说起一位她记忆模糊的老太太——“晴衣,小时候她还抱过你,你咬了老太太的银手镯,咬得真起劲,小奶牙都差点给磕下来。”

这个片段,晴衣自然是一点都没印象了。

老太太是酿酒人家的老祖母,老太太的老伴去世甚

早,本来和儿子儿媳妇一起生活,奈何儿媳妇行事散漫粗枝大叶,这老太太又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婆媳俩处的是水火不容。直到十几年前,老太太搬去邻县妹妹家常住,一年顶多回一次渺寨,与儿子儿媳两地生活,这才渐渐显出些家庭和睦母慈子孝的样子。

晴衣母亲在老太太的媳妇那里拿到了电话号码,跟老太太通上了话。

老太太八十出头,人很健谈,口齿清晰,记忆力也好,对古镜和凤城都有印象。

老太太说,她那去世多年的老头子年轻时喝多了酒曾念叨,古镜藏在凤山上,凤山就在眉江旁。她听得清楚,心里疑惑,就等男人酒醒了去追问什么古镜什么凤山,不料当家的却矢口否认,坚持说是她听错了。

凤山这个地名她后来又听说过一次,她儿子小时候有个玩伴,据说在凤山捡了只滚圆的珠子,晚上会发光,这珠子被家里大人发现后,拿出去和外乡人换了一百个鸡蛋一百斤面粉。外乡人说这珠子是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