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后对于马丫的态度,也就那样了,马丫给皇上钱花,巴结皇上,马丫就等于是皇上的人,张太后作为皇上的母亲,总不至于跟马丫一般见识跟儿子作对吧!
朝臣大臣见张太后勒令马丫出宫,在他们看来,马丫已不能经常给皇上出主意了。
虽然皇上还是老去马府,但是跟原来比,那是天差地别,原来皇上跟马丫在一起,他们经常议论国事!
马丫一去,内阁大臣就觉得达到目的了,也就不再与马丫计较!
所以暂时的马丫没有敌人,暂时的马丫是逍遥的。
现在的重点,还是放在皇后莲儿身边的那个太子身上吧。
这个太子,即便身世有点奇特,身上的疑点多多,但是现在皇上基儿没有第三个儿子啊,没有谁可以取代他的呀。
吴氏跟前的儿子,那也让张太后心里有疙瘩。
吴氏能在外面勾引陈家的白袍小哥,难道在之前就不能勾引别的男人了么?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特性,那是定了的,她不可能忽然就变坏了。
吴氏就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
这么一说,她的孩子就不一定是基儿的了,张太后就是这么想的。
既然皇上没有其他儿子,既然普天之下大家都知道皇上只有一个皇子,而且还把他立为太子,那么就不要节外生枝了,就这么着吧!
小皇子在马丫出宫的时候,身边自然有人伺候。
别人不去说他,唯有一个宦官不得不说。
这个人姓王,名绊。
王绊进宫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
按说宦官进宫,都是男孩子自小进宫,得要受一刀,把那个物件割了。
但是王绊是个例外。
王绊在福康晚期进的宫,他在进宫之前,还是个教官,在公办学校任教。
王绊原是个秀才,一直未中举人,先是在私塾教书,后来做了教官。
福康年间,福康帝曾经传出口谕,各地教官若是不好好教习学生,教不好学生,便要带进宫里割了物件做宦官。
这本是羞辱那些不上进的教官之言,要知道,宦官在社会上是受人歧视的,但凡家里经济条件好,谁愿意把孩子送进宫里做宦官呢。
但是王绊的思想跟人不一样,他老是觉得,主考官都是一群饭桶,他觉得他才高八斗,写的文章那也是堪称一绝,可就是不入主考官的法眼。
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未中举人,是因为除了考官徇私舞弊把名额给了那些走后门的生员外,还有就是他们一个个眼瞎。
福康帝既然说教官可以进宫做宦官,这在王绊看来,这可是绝好的好机会啊,这是最容易接近皇上的呀。
再说了,宫里的宦官一个个都不识字,他进宫后,那就是拔头筹啊,他的满腹经纶就可以有发挥之地了。
人这一辈子,在王绊看来,他不能接受平庸过一生,他要有一番抱负,他要有一番作为。
于是,王绊自己灭了自己根,他要进宫做宦官去。
就这样,王绊如他所愿,在福康末年进宫做了宦官。
等到基儿做了皇上,皇上基儿就发现了王绊是个人才。皇上觉得他与其他宦官不一样,说话做事很有分寸,而且谈吐还行。
于是,皇上基儿就决定,让他呆在太子身边。
洪德三年,皇上基儿又做了让宦官学文化的想法,这也就是上一章说的,让内阁每天派人教宦官识字。
而王绊在太子身边,王绊在太子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他识字了。
这么一算,王绊教太子识字的时候,王绊已经四十岁了。
为什么在这一章要提到王绊这么一个宦官呢?
因为,这个宦官以后可不简单,马丫对他是相当地有意见。
至于有什么意见,后面自然就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