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越国后,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
高度重视经济生产,恢复民生,积蓄国力。
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
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
勾践甚至做到了,有百姓生病时,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时,就亲自去办丧事。
对待家里有变故的百姓,则免除徭役。
一系列的惠民措施,使得百姓生活逐渐安定,民生得以恢复。
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范蠡重建国都城。
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
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则建得残缺不全,而且面对吴国的方向,不构筑城墙,以迷惑吴国。
平时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增加战斗力,组织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
为了进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派人送给吴王最喜好的东西,还向夫差进献美女,以讨夫差的欢心,消磨夫差的意志。
公元前476年,此时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中原争霸,使国力严重消耗,后方空虚,由太子带领老弱兵士留守,伐吴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范蠡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
公元前473年,吴国不敌越国全线崩溃,吴王夫差逃到姑苏台上固守,同时派出使者向勾践乞和,祈望勾践也能像20年前自己对他那样宽容,允许保留吴国社稷,而自己也会像当年的勾践一样倒过来为之服役。
勾践动摇了,这时范蠡站出来,陈述利弊,平复了勾践动摇的心态。
吴王夫差羞愤之下,遂蒙面自杀。
灭吴后,范蠡向勾践提出了自己隐退的想法。
勾践极力挽留,并威胁他说,如果坚持要走的话,就会杀掉范蠡及其妻子。
但范蠡并不动摇,决然地走了。
范蠡临走前还告诫文种,直言“越王为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并用“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的道理来说服自己的好友知退以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