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国外经验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曾老师接着说: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受到我国中央政府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推动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没有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使得政策措施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仍很曲折。

1.国家层面。

我国在2001年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从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等角度对电动汽车展开研发。

发改委在2004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指出,要突出开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7年月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条件以及管理规则;月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将新能源汽车列入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

2009年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通知》明确提出,对购置公共交通领域的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细则;

2月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定京都、沪上、重庆等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计划在201l年底形成万辆的产能;

5月,国务院决定以贴息贷款的方式安排200亿元资金支持汽车产业的技改。

2010年6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于今年7月内部下发至整车生产厂,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公布。

2.地方层面。

《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明确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作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作为突破口,发展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

《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以家庭用车和出租车为重点开发小型新能源汽车,时风电动轿车被列为省政府重点扶植对象;

《粤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2015年形成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电动汽车销售量占全省新车销售总量的3%-5%,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5%左右;

《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指出,在3年内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产品应用多样化,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首选方向,加快开发新能源客车;

《冀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