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解题

“公子有何高见?”

“世人皆知仙不老,仙人酒醉怜君老。你忘了此句。如若作诗之人妄图讽今,何故编造个不老泉。去掉前三句为何不可?”

“可能他身份特殊,不便直言。需以游仙自称。”

“这也不通。若他有心,随《游仙传》里所述,怜百姓苦更为合理。何故写道怜君老?”李铭道,“詹兄方才所言,乃由后往前推论。可一般人看诗,该由前往后。世人皆知仙不老,仙人酒醉怜君老。才该为第一句。意为仙人酒醉,怜惜世人易老,故留下不老泉。以此类推,接下来,该讲述不老泉所在。”

“第二句方才已分析过,暂且不谈。第三句,挥毫泼墨洒山河,是否便为舆图?舆图由笔墨所画,舆图之画亦为山河之画。后半句山河颠覆又几何,我却不明。再往下,思路却十分跳脱。不过以之前所推,应当藏有不老泉具体位置。”

詹知沉思道,“可后几句,便是没有典故了。”

“桃源为虚处……人亦无可摘星……如果不老泉为真,焚天海为真,那摘星辰便为假,觅桃源亦为假……后三句便不该指实景……而该作虚构之物。”

詹知不解,“不就是我先前所言,帝王暴虐,百姓穷苦?”

“不。不对。”李铭反驳道,“谌言帝昏庸乃实情实景。后三句该往虚处联想……不去想象现实之物……而是……另一种……虚构的……无需通过典故寻找的……线索……”

二人苦思冥想,宴席已撤下,婢女奉上茶点。詹知脑内如被积尘填满,他对着窗,眉头紧皱。没了谈论之声,房内只余一片寂静。婢女亦放轻手脚,生怕被人骂了去。忽听得李铭大喊一声。

“我懂了!”

这一声如平地惊雷,立刻扰乱房中平静。

周稽与柳明纷纷直起身,右手擦过金杯琉璃,亦置之不理,“李兄,你解出了?”

“不错。”李铭大笑道,“差点被它绕进去。游仙诗、游仙诗,看似为诗,实为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