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蕙自小就跟在温氏身边学女红,温氏心思细腻,两人关系十分亲密。所以,此时王蕙在温氏面前,倒也不觉得特别害羞。
听到温氏的话,王蕙扭了扭自己手中的帕子,有些不自信地小声回道:“他是不错,可是,婶娘,我书读得不多,万一…万一以后,我跟他说不上话怎么办?”
温氏笑着道:“傻孩子,你最近明明进步很快,字也认识不少了,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回头婶娘再给你几本诗集,你慢慢看,不用紧张,又不是要去考科举。你喜欢就多学些,不喜欢的话,稍懂些就是了。你现在又能绣花赚钱,还会识字记账,就这样还不自信,别的小姑娘岂不是要嫉妒死了。”
王蕙听着夸赞的话,有些不好意思地道:“那都是婶娘教的好。”
“那也得你自己肯学才是。”温氏自己没有女儿,是真的把这个侄女兼徒弟当成亲女儿看待的。于是她便接着道:“你要是觉得他好,回头就让你弟弟先去问问他的意思,再把人带过来几次,你们先处处看。”
王蕙眨了眨眼,觉得自己好像也实在找不出说那人不好的理由,于是便低着头道:“那就麻烦婶娘去跟弟弟说了。”
一旁的温氏笑着应了。而王蕙口中的“弟弟”,也已经凭借着过人的耳力听完了他们的全部对话,开始思考要怎么跟齐佑说这件事了。
又过了一会,眼看着天色不早,范良等人便主动告辞,王谨忙拜托大伯王修平去送齐佑回家。
王修平知道自家侄儿的意思,三下两下地便把后院屋子里的核桃酒搬上了牛车,接着便招呼着齐佑上了车,赶着牛车往齐家去了。
等到了晚上,王家人都从面馆回来之后,大家这才坐在一起讨论着各自的看法。
“这孩子是个可靠的,也懂礼,谨哥儿的眼光果然不错。”王修平点评道,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谦也道:“我也试探了几句,这齐佑确实不是那种轻浮的人。平日里除了看书就是习字,熟悉的人也就是齐先生一家和几个同窗,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不过,他虽然不常交际,但也不是不擅交际,知道我读书不多,还知道挑一些别的话跟我说,并非那种不通俗物的书呆子。”
一圈下来,大家对齐佑都是好评,就差直接叫女婿了。
王蕙听得有些害羞,打过招呼之后就先回屋子里去了。
温氏便对小儿子道:“你大姐下午也点头了,你回头去问问齐小哥儿的意思。”
王谨应下了,听到这话,王家人也放心了。一家人又聊了些别的事,便各自回屋休息去了。
第二日清早,王谨刚走进课室,正在看书的齐佑就站了起来。
他有些紧张地对王谨道:“阿谨,你昨天叫我去你家,是不是为了…为了…”
王谨也并不奇怪他问这话,毕竟齐佑也不是什么迟钝的人,只是从前没经历过罢了,到后面肯定能觉出味儿来。正好,自己也不用再纠结该怎么开口了。
看他有些不好意思,王谨便接话道:“没错,师兄,你觉得此事如何?我阿姐擅女红,懂算账,还能识得不少字,厨艺也非常不错。你要是不反对的话,过几日我再带你去一趟我家,你们俩倒是可以相处相处再看。要是你觉得不合适,我也信你的人品,定然不会影响我阿姐的闺誉的。”
“那当然不会!”齐佑连连摆手,接着又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楚,忙补充道,“我是说,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乱跟别人说嘴的。阿谨,光看你和你的家人,我就知道,你的姐姐一定是个再好不过的姑娘,可…可我如今什么都没有,将来的事又不好说,我…”说到这里,齐佑显得有些垂头丧气。
其实昨日他转身之时也曾下意识地匆匆一瞥,虽然可能说不上惊为天人那么夸张,但那一瞬间,好像从前读过的所有跟“窈窕淑女”有关的诗词都有了参考对象。
如果不是后来发觉到王家人的异常,那么,那一道身影也就永远只会是匆匆一瞥,可能就跟他从前在书肆里偶然见到的美人图一样,时间久了就会很快忘记,不会,也不可能会对其产生什么绮念。
可偏偏自己察觉到了他们的意思,脑袋里也不禁开始幻想日后跟那样的女子一起生活的情景。
不得不说,他对那样的情景是有些期待的。
只是,清醒过来之后,他又意识到,以自己如今的状况,又如何能配得上那样的女子?
虽然他对自己的才华很有信心,但才华又不能当饭吃。科举考试许多时候都是要看运气的,他真的不想耽误人家姑娘的一生。
王谨有些想拍一拍齐佑的肩膀,但他如今的个子还是比较矮,便也只能作罢。
他直接开口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是看中了你这个人。至于其他的,等你变成了我姐夫,我自然会做什么事都算你一份的。”
看着齐佑一脸打算拒绝的表情,王谨知道他不愿意受人施舍,连忙道:“你先别急着拒绝,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打算跟你,范师兄,还有周师兄,咱们四人合伙做个什么小生意,赚些零花钱。当然,就算你做不成我姐夫,这个提议还是算数的,也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还不等齐佑回答,外面正偷听着的范良和周承悦就冲进来了,范良大声道:“愿意!愿意!阿谨,我愿意跟你一起合伙做生意!”旁边的周承悦也是不停点头。
王谨早就发现他们二人了,此时也有些失笑着道:“你们还没听我说是做什么生意呢,这么快就说愿意,就不怕被我拉上贼船?”
“怎么可能!阿谨,你有那么多本事,你要做生意,那肯定是只赚不赔的啊。就算你不找我,我也肯定要缠着你让我加入。”
周承悦也道:“阿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只管交给我们,千万不要客气。我把我这些年攒下来的压岁钱都给你投资。”
没想到这两位师兄对自己的信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王谨觉得压力有些大,便开口道:“这个咱们散学之后再慢慢讨论,现在先生马上就要来了,还是先读书吧。”几人这才肯作罢。
其实,刚下山那会儿,王谨就产生了这个想法。
他想着,趁现在太原城的热度还没过,带几个朋友做些小生意,给自己和齐佑都挣些学费,实在是再好不过的时机了。
如今,王家人也放心让王谨一个人上下学了,这就让他平日里多出了许多可以自由走动的时间,方便他观察市场。
因为范家经营的是酒楼,周家经营的是醋坊,王谨想要做生意,也最好是做跟他们两家沾点边的,这样才方便日后的发展。
毕竟,他也不能把心思全花在做生意上,既然两位合伙人的家里都有产业,那就一定要利用起来才是。
这么想来,他这个小生意的的产品就最好能跟饮食行业挂钩。
而如今,晋商这个群体正在迅速壮大,在全国各地甚至关外都有他们的身影,王谨自然也想借一借这股东风。
因此,这个产品也最好是便于运输,并且存放时间较长的。
最后,王谨还希望这个产品能有一些地域性的特点,原料也最好能是山西本地的特产,这样也能带动当地的经济,方便日后打出招牌。
几乎是瞬间,王谨就想到了挂面。
山西人爱吃面是出名的,而挂面易于存放,成本也低,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只可惜,当王谨调查市场时,才发现,挂面这个东西竟然已经存在了。
他还专门去问了那家杂货铺的老板,这才知道,原来,挂面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也就是他们王家都习惯自己做面,又从没出过远门,所以才一直没听说过。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不可小觑的啊,王谨再一次提醒自己,以后不管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调查才行。
之后,王谨又考虑了几种产品,但都由于种种原因被他一一否决了。
到最后,想来想去,他发现好像还是之前系统给他推荐过的“果醋”最为适合。
首先周家就是做醋的,各种工具都不缺。而果醋也不存在放坏的问题,味道也好,还有各种养生的益处。有范、周两家在太原城和京城里的人脉,肯定不愁找不到销路。
一开始之所以没直接决定做果醋,是因为这东西有各种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等等许多的功效,一看就是针对上层社会的高端饮品。
而他本来的初衷却只是想做些小生意,因此就有些担心将来这个摊子铺得太大,他们会护不住。
但后来王谨又转念一想,这果醋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也算不上暴利,周家醋坊都经营了一百多年了,还不至于连个方子都守不住,他实在是有些太过保守了。
决定好要做果醋生意之后,王谨便在系统商店买下了那本《四十二款经典水果醋制作全解》,接着,他便开始考虑起了制作果醋的原料。王谨想着,这个原料,最好也可以是山西本地特产的水果。
于是,在翻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他很自然地就选择了红枣。
红枣可以在荒山荒地种植,山西境内的红枣皮薄肉厚,品质上佳,种植的人家不少,收购的成本也不高。
而红枣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养血安神,滋补脾胃。再加上醋也有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的功效。红枣醋,兼具这二者的益处,实在称得上是一种养生圣品。
之后几日,王谨又仔细考虑了一些细节,一直到各方面都觉得没问题了,这才趁着今天这个机会提了出来。
于是,这天散学之后,王谨几人便跟着范良来到他家酒楼二楼的包间里,召开了他们这还没开张的果醋生意的第一次会议。
这一场会议进行地十分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