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还把这首歌曲,教会了全校每一个班的同学,有一个县里检查团到稻香村时,学生站在路边,唱了大海的一首创作歌曲,来欢迎。
大海从县城文化馆回来,通过冯老师帮助他修改了一首歌曲,当时,他听到了冯老师唱修改后的歌曲时,他的心被音乐一种美感深深地打动了。音乐有如此大的感动人的情感力量,音乐有一种如此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的美感,能直接接打动人,并且被任何语言都来得快,让你一听那音调,就知道是悲,或是喜。
大海想:我再创作一首歌曲,让冯老师一改,又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大海又创作了两首歌曲,利用一个星期天到了县文化馆,不知道这次找到了那位县文化馆的作曲家冯老师没有?大海开始不懂学习作曲,和学习别的专业都是相通的,是没有一点捷径可走的。
这方面有屈原《离骚》能找到证明的诗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它的意思是:
时俗本就喜欢投机取巧,
规矩既违背措施又变更。
离开准绳墨斗追求邪曲,
以苟合取容作为处世标准。
大海当时并不真正懂得学习作曲的难度,它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人生体会之后,才能写出动人的旋律的。
冯老师是通过自己多年学习,才成了作曲家。大海当时想得简单,我创作一首歌曲,经冯老师一修改,就变成了一首歌曲作品。
有一个星期天,大海拿上了他自己新创作的两首歌曲,又到了冯老师的县文化馆办公室门前。
这一回,冯老师不在,人到哪儿去了。
大海又去文化馆馆长办公室二楼,找到了郝馆长。
“郝馆长,冯老师哪里了?”
“冯老师到省里开创作会去了。”
大海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失望之感,自己步行了三十多里路,还以为能找到冯老师,帮助他修改他的歌曲作品,没有想到这么不碰巧,这真是应了一句俗语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大海问郝馆长:“冯老师什么时候回来?”
郝馆长说:“过一个星期之后就回来了。”
大海说:“我二娘在县城东八里路,我到我二娘家去一下,冯老师回来了以后,我再来县文化馆,你再帮忙给我说一下,让冯老师帮助我改一下我创作的歌曲。”
郝馆长说:“我早给冯老师把你对学习作曲的爱好说了,县文化馆有这个责任,帮助业余作者提搞创作水平。”
大海没有想到,县文化馆还有这么一种义务,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郝馆长问大海:“上次,冯老师帮助你修改的歌曲,你感到怎么样?”
大海说:“冯老师只动了几个音,完全和我原来的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我原来的旋律叫难听,冯老师改后的旋律,我听了怎么那么好听啊!”
大海离开了郝馆长办公室,向县文化馆大门外走去,大海当时对县文化馆的感觉,就像是一座艺术的殿堂一样,对郝馆长冯老师,内心中都是充满一片感激之情。
有时候想起来,他这是为什么呢?从乡下,步行三十多里路,当时虽有车,可是连坐车的钱都舍不得花,想节约一下。
大海吃这样的苦头为了什么?为了他对音乐的这个爱好,爱好音乐,就想到了向更高级方面发展,想学习作曲。
这大海的音乐爱好缘分是从哪儿来的呢?这粒心灵中的音乐种子是怎么来的呢?
大海想起了他曾经读过的童话故事《小王子》,故事中的我,和小王子对话,来形容一棵猴面包树有多高,它不是灌木,比教堂高的大树,赶来一群大象,也没有一棵猴面包树那么高。
故事中的我,为了表达猴面包树具体的高度,用了一群大象的说法,这个把小王子给逗笑了。
这猴面包树是够高吧,可是小王子被这么高的树吓唬住了吗?没有!小王子说:“猴面包树也是从小树苗长成大树的呀。”
大海学习音乐,学习作曲方面,开始的时候,不就是如一棵小树苗一样,小并不可怕,它是慢慢地长高长大的,那些成熟的作曲家,那些成熟的钢琴演奏家,那些成了名的小说作家,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和一般人没有让人感到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之处。
中国老子《道德经》中更有一种超人的智慧,有这样的句子启发人思考觉醒。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它的意思是: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它的大意是: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著手。
大海如果有老子《道德经》哲学思考,对他当初想找那冯老师学习作曲,看起来是一件很难的事,也就不怕它的难了。
大海对音乐的爱好,主要还是因为他家住在村舞台最近的地方,大海从小看村舞台上面演出特别多。
县剧团乐队一位拉秦腔板胡的老师,那专注的表情,那清亮昂扬的秦腔音乐声音,大海当时听了后,被秦腔音乐的美就给迷住了。
大海试着,想走进音乐的世界,每一个音符对于他来说,犹如有生命一般,编织成旋律以后,怎么那么好听。
过了两周以后,又是一个星期天,大海又从他的学校到了县文化馆,拿上他创作的两首歌曲,到了冯老师的办公室。
县文化馆一个小院子,四四方方的,此时正是十多点钟。大海走进冯老师的办公室小屋子时,见屋内桌子上,还放着一架手风琴。
大海把他创作的两首歌曲给了冯老师,冯老师这一次,一首也没有通过。
冯老师说:“你先唱唱。”
大海拿着他自己的歌曲稿子,怎么竟不会唱了一般,可是他在下边一个人的时候,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还感到唱得很流利,小河流水般自然,可是到了冯老师这里,竟语无伦次,不会唱了。
冯老师说:“我创作一首歌曲的时候,是把曲子在心中完全想好了,才动笔的,如果没有想好之前,是根本不动笔的。”
冯老师把他新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给大海还唱了一遍,讲他是如何创作这一首歌曲的。
冯老师给大海的答案就是:“你回家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写,要学会唱成千万首歌曲,先积累音乐语言,没有这些,是无根基的,那是没有一点办法写好旋律的。”
大海原来想的,他作的曲子,冯老师给他改一下,一定又是一首好的歌曲,可是这一次,两首怎么没有一首好的,也没有值得改的地方,这说明这一次还有些凑合的。
大海对冯老师说:“我回去以后,按照冯老师讲的努力!”
大海回到了学校后,业余时间,还写了一些歌曲,给省群众艺术馆的艺术杂志投稿,没有发表。可是给大海寄来了好几次音乐方面的书。
县文化馆冯老师,因为作曲方面出色的才能,以后被调到地区剧团去了,这以后,大海再也没有到县文化馆找作曲老师学习作曲。
大海对音乐的爱好还在坚持着。
有一天晚上,大海得知省碗碗腔剧院来县剧院演红色娘子军,一张票是五毛钱吧。
大海因为当时和县剧团肖团长熟了起来后,每到县剧院晚上看演出,肖团长在大门口的时候,大海只要站在门口,就放行进去了。
那是一个春天,樱桃还是青的,没有真正成熟。
星期天,大海和他同在一个山里大队小学的老师,一位姓赵,一位姓李,约他们开了会之后,到县里剧院看省碗碗腔剧剧院《红色娘子军》,大海当时有一种虚荣心,也让他们俩个看看,让他们俩个跟上大海去县城剧院看演出,可以不用买票,他们当然非常愿意。
大海引着赵、李俩位老师,晚上在剧院演出开始之前,到了县剧团大门口。
肖团长正好站在门口,大海说:“这俩位是我们公社的教师。”
肖团长就把大海和他、赵、李都放进剧院内了,他们是没有票混的看戏的,坐在了最后面的座位上。
大海当时看演出,记忆最深的是吴清华唱的那一段:打不死的吴清华,我还活在人世上。
陕西还有这么一种碗碗腔剧种,它的旋律婉转,千变万化之美,看演出的人,没有一个人说话的,非常安静,都沉醉在台上面演员的精彩表演之中。
看完演出,大海和赵、李他们三位一起,从县城连夜赶回。
晚上走路,人是怎么一种疲劳,看演出的时候,人是很兴奋的,可是走山路时,他们三位却困得想在路上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