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束武器,在加速到60%光速时,有效打击打击范围约1.5亿公里,理论上可以从地球打到太阳。由于自由中子半衰期在10分钟至15分钟,超过一亿公里的远程打击强度会缩减50%以上。
中子束速度超过万分之一的光速后,实验楼无法承载过于庞大的设施。所有设备被拆分,在深夜开始运向加里曼丹岛。
半个月后,天宫三号。
经过几十年的扩建,太空站面积已经接近400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十几万人在此工作。
太空站上方几百米处不时有着飞行器掠过,激光武器的指示灯不时的从绿变向红,又在瞬间恢复原状。
上千平方公里的面积让太空站被碎石撞击的概率大幅提升。
无尽的圆柱镶嵌在金属平原上,一些透明的圆柱体内植物肆意生长。
故事延续在一个寻常的研究区域内。
各种结构,各种成分的材料来来去去,整个实验室的人都在寻找着降低电磁波动量转化为中子动量时的损耗。
而随损耗而来的发热量依旧让人厌恶,随着中子速度的不断上升,损耗甚至可以达到80%。
在没有基础的前提下,技术成熟是缓慢的,原先有西方耗巨资指引着方向,跟着走就行。
如今非洲的科技落后东方二十年,在三战和四战中幸存的西方人在几年前才初步完成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没退步就很好了。
中子束武器只是有了一点曙光,超距量子通讯还被阴影覆盖,高熵合金由于十几年的资源匮乏,研究人员纷纷转行,几年前才恢复了活力。
技术的停滞让科研人员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
神看了眼那扇砸烂的窗,不够解气,计划把地板也拆了。
2057年,6月。
一间实验室内。
五人看着手上的毕业证书,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签完保密协议,过几周就可以回到地面,过上955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