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诗歌,能够打动天地,感染鬼神,敦厚人伦,改变社会风气。它从人们内心的情感出发,又合乎礼义规范,不是仅仅推崇文辞而已。追溯寻找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国风”“大小雅”和“三颂”是它的开端,《离骚》《招魂》极力拓展它的文采;苏武和李陵的作品高远神妙,足够来给五言诗奠定格式;建安时期的作品雄健,文采鲜明地成名成家;东晋、齐梁以来诗歌文辞华丽,大放异彩,齐梁时期则开始泛滥盛行,以上这些都是承接前人、沿袭流传,脉络非常清楚。这些作品也都是声韵铿锵胜过钟磬之音,文采鲜艳胜过绘画之色。诗歌的道理穷尽后必定变通,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不必对或为橘或为枳表示惊讶,那是因为土地不再适宜;谁能把水分成泾渭那样的清水和浊水,只要投进阿胶就能自动分出清浊,诗歌的变化大概跟国家兴衰的命运有关吧。

唐几三百年,鼎钟挟雅道,中间大体三变,故章句有焦心之人,声律至穿杨之妙,于法而能备,于言无所假。及其逸度高标,余波遗韵,临高能赋,闲暇微吟,旧格近体、古风乐府之类,芳沃当代,响起陈人,淡寂无枯悴之嫌,繁藻无淫妖之忌,犹金碧助彩,宫商自协,端足以仰绪先尘,俯谢来世。清庙之瑟,薰风之琴,未或简其沉郁;两晋风流,不相下于秋毫也。

【注释】

1唐几三百年:唐自公元618年李渊称帝至907年朱温篡唐,前后二百九十年。实则《唐才子传》所载涵盖唐初至五代,所记载时间在三百五十年左右。

2中间大体三变:三变之说亦见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叙》(“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然皆以“文章”为主,诗歌附益,故辛氏之说,当本于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中的三分法,即“大历以前、大历元和、晚唐”,辛氏“三变”的具体阐释在本书卷八《周繇传》中,是“自魏晋以降,递至盛唐,大历、元和以下,逮晚年,考其时变,商其格制”。唐诗“三变”说在元代并不少见,如王祎《练伯上诗序》就把唐诗分为三段:“唐初袭陈、隋之弊,多宗徐、庾,张子寿、苏廷硕、张道济、刘希夷、王昌龄、沈云卿、宋少连皆溺于久习,颓靡不振。王、杨、卢、骆始若开唐、晋之端,而陈伯玉又力于复古,此又一变也。开元、大历,杜子美出,乃上薄风雅,下掩汉魏,所谓集大成者。而李太白又宗风骚而友建安,与杜相颉颃。复有王摩诘、韦应物、岑参、高达夫、刘长卿、孟浩然、元次山之属,咸以兴寄相高,以及钱、郎、苗、崔诸家,比比而作。既而韩退之、柳宗元起于元和,实方驾李、杜,而元微之、白乐天、杜牧之、刘梦得咸彬彬附和焉。唐世诗道之盛,于是为至,此又一变也。然自大历、元和以降,王建、张籍、贾浪仙、孟东野、李长吉、温飞卿、卢仝、刘叉、李商隐、段成式,虽各自成家,而或沦于怪,或迫于险,或窘于寒苦,或流于靡曼,视开元遂不逮。至其季年,朱庆馀、项子迁、郑守愚、杜彦夫、吴子华辈,悉纤弱鄙陋,而无足观矣,此又一变也。”具体论述与辛文房略有出入,同为“三变”则相同。

3章句:章节与句子,此指诗文或著述。张籍《赠殷山人》:“耕耘此辛苦,章句已流传。”焦心:指劳心,此指诗人用心作诗。

4穿杨:善射的人能自远处射穿杨柳叶。典出《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这里比喻文章技艺的熟练。

5假:借。

6逸度高标:超逸的风度,精粹的作品。高标,本指高树、高枝,喻指出类拔萃之作。

7临高能赋:指登高时写作的诗歌。《韩诗外传》卷七:“君子登高必赋。”

8近体:指近体诗,通常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古风:唐代及其以后,称古体诗为“古风”,以区别于近体诗。乐府:由乐府机构采集创作的乐歌,亦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9陈人:老朽无能的人。《庄子·寓言》:“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10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能使画面更具色彩。这里指文采。

?宫商:五音中的宫音和商音,代指音律、音乐,这里指声韵。

?清庙之瑟:《诗经》中有《清庙》一篇,为祭祀周文王的诗章,泛指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

?薰风之琴:传说舜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表达解除百姓疾苦的心愿,后形容君王为国为民辛劳。《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简:简慢,轻忽。沉郁:古代诗学概念,指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或艺术表现方法。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微细的事物。

【译文】

唐朝历时将近三百年,钟鸣鼎食,挟带着诗歌的雅正之道,中间大概经历三次变化,诗歌在词句上存在大批苦心雕琢的诗人,在声韵格律上达到百步穿杨的精妙境界,在诗歌法则方面能齐备,在诗歌语言方面能独创。至于其中超逸绝伦的风度,流传不息的气韵,或为登临高处写出的诗歌,或是闲暇时候的轻吟之作,无论古体格律、古风乐府等种类,都能以芬芳滋润当时之人,以声韵振起老朽之人,它们冲淡虚寂却没有枯萎憔悴的嫌疑,繁辞丽藻却没有过度妖冶的顾忌,就像泥金、石青有助于画面炫彩,宫商等音律自然协调,正足够用来接续唐代以前著名诗人的遗绪,而让后世诗人俯首承让。与祭祀先祖的《清庙》、忧心民生的《南风》之诗相比,也不觉得不够深沉含蓄;与西晋、东晋的文采风流相比,也没有丝毫落于下风。

余遐想高情,身服斯道,究其梗概行藏,散见错出,使览于述作,尚昧音容,洽彼姓名,未辨机轴,尝切病之。顷以端居多暇,害事都捐,游目简编,宅心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拟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各冠以时,定为先后,远陪公议,谁得而诬也?如方外高格,逃名散人,上汉仙侣,幽闺绮思,虽多,微考实,故别总论之。天下英奇,所见略似,人心相去,苦亦不多,至若触事兴怀,随附篇末。异方之士,弱冠斐然,狃于见闻,岂所能尽?敢倡斯盟,尚赖同志,相与广焉。庶乎作九京于长梦,咏一代之清风。后来奋飞,可畏相激,百世之下,犹期赏音也。传成凡二百七十八篇,因而附录不泯者又一百二十家,厘为十卷,名以《唐才子传》云。有元大德甲辰春引。

【注释】

1梗概:大略。行藏:出处行迹。

2昧:昏暗,此指不了解。

3洽:接洽。

4机轴:机指弩牙,轴指车轴,喻关键所在。

5顷:近来。端居:平居,闲居。

6害事:妨碍之事。捐:弃。

7简编:古代书籍写在编连的竹简上,故称“简编”,此泛指书籍。

8宅心:指应当使所得之道常居于心中,《尚书·康诰》:“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这里指用心。

9帙(zhi):量词,书一函即为一帙。

10斑斑:众多貌,此指资料详尽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