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男子有多种多样的品行,女子却只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个方面的品德。李季兰就不这样,她的形体气质既然雄豪,诗意也就放荡。从鲍照的妹妹往后,很少有能跟她比拟的人。当时常来往于剡中一带,与隐士陆羽、僧人皎然情意相投,很合得来。皎然曾有诗说:“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他们戏谑放浪成这样。又曾经在乌程开元寺召集诸位贤士,知道河间人刘长卿有疝气,讥讽说:“山气日夕佳。”刘长卿随声说:“众鸟欣有托。”座中人都大笑,评论的人觉得他们两个都说得很巧妙。天宝年间,唐玄宗听说她的诗歌才华,下诏让她来到朝中,留她在宫中住了一个多月,优待赏赐很多,放她回到原来住的地方。评价的人说她“往上跟班婕妤相比则还难以达到,往下跟韩兰英比则绰绰有余,不是年纪大了的话,也是一位俊俏的妇人”。有文集,如今流传在世。
论曰:《诗》云:“《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故古诗之道,各存六义,然终归于正,不离乎雅。是有昔贤妇人,散情文墨,班班简牍。概而论之,后来班姬伤秋扇以暂恩,谢娥咏絮雪而同素;大家《七诫》,执者修省;蔡琰《胡笳》,闻而心折。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于悠远,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见志,岂泛滥之故?使人击节霑洒,弹指追念,良有谓焉。噫!笔墨固非女子之事,亦在用之如何耳。苟天之可逃,礼不必备,则词为自献之具,诗有妒情之作,衣服酒食,无闲净之容,铅华膏泽,多鲜饰之态,故不相宜矣。是播恶于众,何《关雎》之义哉!
【注释】
1《诗》:指《诗经》,后文所引内容出自《毛诗序》。
2《关雎》:《诗经·国风·周南》首篇,也是全书首篇。
3哀:怜爱。窈窕(yǎotiǎo):美好的样子,此指美女。
4伤善:原作“伤苦”,据《四库》本、《毛诗序》改。
5六义:语出《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体,赋、比、兴是表现方法。郑樵《通志·总序》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即风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畿一带的乐歌,分大、小雅,颂是宗庙祭祀所用的乐歌或舞曲,分周颂、鲁颂、商颂。朱熹《诗集传》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比是譬喻,兴则是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写的对象。
6散情:遣散郁闷心情。
7班班:明显貌。简牍:古时无纸,书于木片曰牍,书于竹版为简,内容包括书籍、信函、文稿等,此指书籍。
8班姬伤秋扇:指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qièsi)中,恩情中道绝。”诗意谓新裁剪的齐地丝绢,光鲜洁白得像霜雪。裁制为绘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圆圆的就像光亮的满月。在您的怀袖中拿进拿出,摇动就能发出微风。常害怕秋天到来,凉风夺走炎热。团扇被丢弃在箱子里,彼此的恩情中途断绝。这里以团扇自比,妙在以天气冷热暗喻君王的热宠和冷落,同时通过“霜雪”暗示热中冷,既使“常恐”之意贯穿始终,又展现出班婕妤虽知而无力改变的无奈。暂恩:恩情短暂。
9谢娥咏絮雪:指谢道韫用柳絮咏雪,《世说新语·言语》记载,大雪之日谢安在家中召集子弟讲论文义,不久雪下得更大,谢安就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侄子谢朗就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哈哈大笑。谢道韫看似把雪花的飘落与柳絮的上升混淆了,实际上不仅刻画出柳絮跟雪花一样的洁白,而且体现出她对洁白的呵护,因为无论是雪花还是柳絮,落地之后便会污染,故其“同风起”才是真的渴求不受污染的洁白,所谓“同素”者在此。娥,美女。
10大家(gu)《七诫》:指曹大家所作《女诫》七篇。曹大家即班昭,班固妹,续成《汉书》,嫁给曹世叔,早寡,后任皇后和妃嫔教师,称为曹大家。《女诫》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篇,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标本,影响很大,文载《后汉书·列女传》。
?蔡琰(yǎn)《胡笳》:指相传为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蔡琰,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妙于音律,著有《悲愤诗》两首。《胡笳十八拍》共分十八章,一章为一拍,故名。主要写她为乱军掳入南匈奴,后被赎归汉,与亲子分别的悲惨生活和矛盾心情。
?率:大体上。
?徽美:善良美好。
?含毫:以口润笔,比喻沉思、构思为文。
?击节:击打节拍,表示赞赏。霑(zhān)洒:洒落,落泪。
?弹指:表示情绪激越。
?有谓:有缘故。
?天之可逃:语出《左传·宣公四年》:“君,天也,天可逃乎。”这里疑指天伦礼法。
?自献:指男女不行婚礼而自行结合。《礼记·坊记》:“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
?铅华:妇女用来美容的脂粉。膏泽:润发用的油脂。
播恶于众:向民众传播恶行。语出《孟子·离娄上》:“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
评论说:《毛诗序》说:“《关雎》诗意是乐于得到淑女,来匹配君子,所忧虑的在于推荐贤能之士,而不是迷恋她的姿色,怜爱美好的女子,追求贤能的人才,而没有伤害善人的心思。”因此古诗的原则,分别存有六义,但是最终回归到平正,不远离典雅。故自古贤能的妇人,通过文字笔墨遣散郁闷心情,简牍上都呈现得明明白白。概括地来说,后来班婕妤写《怨歌行》,为秋天被抛弃的团扇那样短暂的恩情而悲伤;谢道韫通过柳絮飘飞来歌咏雪花,表达出跟雪花相同的高洁;班昭写《女诫》七篇,拿着它的人就会修身自省;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听到的人就会心碎。大体上都因明亮洁白的情操,善良美好的诚意,想要流传得悠久长远,寄托在诗文中来表达情感,构思作文来展现志向,哪里是浮泛轻薄之作呢?这些作品之所以令人打着节拍落泪,弹着手指追念,确实是有缘故的啊。唉!笔墨文章固然不是女子分内的事情,也要看怎么使用它们呀。如果不循天理,不守礼法,那么文辞可以作为不经过婚礼而自行结合的工具,诗歌也可以作为表达妒忌之情的作品,日常衣食没有娴静纯洁的姿容,涂脂抹粉大多呈现出妖艳打扮的姿态,这样的女子就不适合写诗了。这是在民众中传播罪恶,哪里是《关雎》表达的含义啊!
历观唐以雅道奖士类,而闺阁英秀,亦能熏染,锦心绣口,蕙情兰性,足可尚矣。中间如李季兰、鱼玄机,皆跃出方外,修清净之教,陶写幽怀,留连光景,逍遥闲暇之功,无非云水之念,与名儒比隆,珠往琼复。然浮艳委托之心,终不能尽,白璧微瑕,惟在此耳。薛涛流落歌舞,以灵慧获名当时,此亦难矣。三者既不可略,如刘媛、刘云、鲍君徽、崔仲容、道士元淳、薛缊、崔公达、张窈窕、程长文、梁琼、廉氏、姚月华、裴羽仙、刘瑶、常浩、葛鸦儿、崔莺莺、谭意哥、户部侍郎吉中孚妻张夫人、鲍参军妻文姬、杜羔妻赵氏、张建封妾盼盼、南楚材妻薛媛等,皆能华藻,才色双美者也。
【注释】
1锦心绣口:比喻满腹文章,才思横溢。
2蕙情兰性:像兰蕙一样美好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