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一日三变

太子几日前在议政殿里的话,王还清楚记得,太子不想要太子之位。

从十五年前,太子就对王就有怨恨之心,靠着怨恨挺过丧母之痛。也因为怨恨与王渐行渐远渐。若是怨恨能够帮助太子挺过去,若是一无所知能保护太子,便由他去吧。

太子只知道他对于王有诸多忍耐,但不知道,王对他也有诸多忍耐,忍着群臣废太子的呼声,忍着太子对自己的怨恨,忍着太子对内侍的不良癖好。

王上对右相挥挥手,示意他退下,而自己假装打开一本奏章。右相识趣且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连左相都没有想到属于他的转机居然这么快,几日后,杨谏议的儿子便出事了。

谏议杨慎的长子在赌坊赌钱,欠下巨额银钱,无力偿还。左相主动送上五千两救急,杨慎虽然两袖清风,但是他的内人为了救下儿子,收下左相的银子,把杨慎拖下水。

什么文人风骨,两袖清风,要么没到时候,要么就是用的银钱不够多罢了。

朝中并不尽是左相一派,但当朝为官者大多是见风使舵之辈,眼见左相掌握了吏部、礼部和刑部的部分官员,大多也就不会出头和左相抗衡。现在连御史台的官吏都认为太子失德,谏议大夫又突然倒向左相。朝中的大臣大多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左相认为时机已到,借夜王之手除掉了太子,让王上和夜王公开对立。而自己则能顺利站在夜王一边,让夜王信赖自己,真正遏制住王上。

废掉太子,王后若是诞下新的储君,依王后和王上一般懦弱的性格,幼子更容易掌握。若她生不出小王子,太祖的子孙后代并不单王上这一脉。

厉宗当政时,民不聊生。后来的明宗,现在王上的曾祖父曾经逼宫,兵变成功后流放了厉宗三个儿子到凌盛国最南的黯州。

厉宗的三个儿子都有了孙子,孙子又生了儿子和太子同辈份,有一人比太子年幼许多。他同样都是太祖的子孙。

左相清楚记得,夜王说过,只要太祖的子子孙孙侍奉他,他就维护这个国家。若是现在的太子死了,以后不论哪个幼子被自己掌控,而夜王信赖自己,整个凌盛如在囊中。

左相狞笑了一下,提出关在相府地牢内的石平,立即去地宫拜见夜王。

石平被左相带进地宫里,暗卫闻风而动,立即报给王。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王上玄昭栽倒在座椅上,周右相提醒王上必须立即想明对策。

阴暗的地宫中,照不到一丝阳光,这里的白日与黑夜一致。有时候还不如黑得看不清楚的好,起码不会看见地上成堆的白色骨骸,和墙体里镶嵌的死人。

左相带石平进入地宫,原本漆黑地宫里骤然亮起许多蜡烛。

石平看着地下的恢宏大殿,一时被惊得瞠目结舌。整座大殿由黑色的花岗岩打造,大殿的四角各有一根立柱,支撑着整个地下宫殿。

地宫像一个地下陵寝,通向不知何处的幽冥。

大殿空旷,连一个藏身之处都没有,随着蓝色的阴火亮起,人的白骨散发出磷磷冷光。石平见之忍不住怪叫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