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间,王允环顾了一番四周,似乎是意有所指的意味。
王允称呼这人叫做陈主簿。
陆天心中明白,那么这人的名字也就呼之欲出了,在何进麾下担任主簿又姓陈的应该也就知道陈琳一人了。
陆天记得,此时的陈琳正在何进麾下任职。
陈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厉害人物,当然主要是在文学方面的。
陈琳陈孔璋,乃是汉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位列“建安七子”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赋作品,可惜大多散佚,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而且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恰恰不是诗赋类文学作品,而是一片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帮袁绍咒骂曹操的檄文。
那一篇檄文可谓是文采斐然,据说连曹操多年以来的偏头痛都被陈琳给骂醒了,就可以看出陈琳的厉害之处了。
在何进幕府之中任职的陈琳听完王允之言之后也没有生气,只是沉吟片刻说道:“王中郎此言有些道理,是琳鲁莽了,不过不知道王中郎又是对于这番诛宦之策有何看法呢?
在下想要听一听王公的见解。”
王允乃是天下八大世家太原王氏当代执牛耳者,背景极高,曾任一州方伯,更是曾经在三台之中的御史台任职多年的。
王允可谓是声望满天下,一身系四海人望,非同寻常。
众人更是知道当初王允曾经上书陈说中常侍张让和黄巾贼首波才沟通一事,导致王允下狱。
后来在何进带领多方对于王允伸出援手营救才得以脱身,可以说王允对于宦官一派有血海深仇,肯定是不会放水的。
陈琳对于王允不同意他的看法也没有什么意见。
一是王允的声望摆在这里,在座无几人可比。
二则是更别提何进和陈琳现在两人都是何进的心腹,毕竟两人都是幕僚同事关系,有些意见冲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陈琳看见王允出言反驳倒是也没有生气的样子。
王允不过淡淡一笑,胸有成竹的说道:“我看许攸许子远之言,征召四方大军入京倒也不是不行,若是征召一些足以引于我们助力的也是好事、
关键在于究竟是要征召谁,若是征召之人是对的,反而可以给予我们助力、
若是错的,却是倒是会,所以说许攸的计策倒是也不是不行,而是要看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何了。
陈君,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陈琳听到这话,也是点点头,对着许攸问道:“子远,既然你说要征召四方大军入洛阳城中为助力,应该是有想到了具体的人选了吧,究竟要挑选何人,你有何看法和具体人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