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觉得,我齐国太子慕容邈想要的东西,会轻易放手吗?”慕容邈亦淡淡抛出一句,不再多言。
不过半月的行程,齐国都城已近在眼前。紫筠坚持不肯跟慕容邈回宫,一路上不管她绝食也好,抗拒也罢,他总有办法制服她。她的善良便是她最大的弱点。但唯有这次,他没有拒绝她的要求,一口应了。
几日后,一直呆在客栈闭门不出的她见到了他的贴身侍卫小李。她知道,如果从前在回齐国的路上,她无路可逃,那么现在她更不必费什么心思了。
“你来是要带我去他的太子府?”紫筠漠然问道,他终究还是不会守约的。
“不,薛神医。我是要带你去一个地方。”小李说完,转身引路。
刚下马车,一个医馆的招牌在风中显得格外的注目。她一愣,有些好奇的走了进去,医馆墙边的柜子上,整整齐齐的陈列着各类药材,医书。而另一边则摆放着几张方便病人前来看病的桌椅板凳。她一直都梦想着想要有一家自己的医馆,而眼前的一切仿佛按照她心中设想的一般,布置得井然有序,但又丝毫不奢华铺张。看到她满意的四处走走,随手翻开那些陈列在架子上的医用器具查看着,脸上不经意间露出笑容。小李笑了,悄然退去。
自从那日她免费为街上邢家媳妇引产之后,随着胎儿的平安降生,越来越多的百姓慕名而来,她的医馆一时人满为患,神医薛紫筠的大名也一时在齐国家喻户晓。
当然,这其间不乏有看她的医馆眼红,怕她抢了自己生意的商人们的刁难,还有一些被她拒绝诊治的达官贵人的威胁和迫害。只不过,不等她为此皱眉,就有人摆平了。就像她的医馆里似乎从来没有缺过药材,断过绷带什么的。因为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派人在暗中保护她,观察她。往往今天快用完的药,明早就被人补齐了。后来,甚至她都不知道小李是什么时候来送药材的。
她唯一知道的,是偶尔她送走病人,累得倚在医馆门上休息时,抬眼总会看到一袭紫袍的身影。偶尔,在医馆人不是很多的时候,他也会来这里小坐。沏一壶铁观音,两人一边品茶,一边闲聊。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诗词歌赋;近谈彼此的生活,远观纷争的乱世。
她发现她渐渐喜欢上了这种生活,以及偶尔和他的交流谈心。或许,在过往漂泊江湖的岁月里,从来没有一个可以如此和她畅谈古今,又可以如此交心的朋友。每一次,待日落西山,他笑着离去;而她因之前劳累而紧皱的眉头,也舒缓不少。
就这样,五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流过。他依旧是重任在肩的太子,她也依旧是众人爱戴的薛神医。他们之间的交集除了一个月内,偶尔三五次的碰面,交心,如君子般淡如水。
唯一不同的只是,抛开过去对他的种种偏见,她发现他真的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太子;而他的杀伐决断,纵然她不喜欢,却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明君的不二人选。
对他而言,除了她令他印象深刻的善良和仁义,她身上有着他们所固有的坚守和执着。多少次,见她累得汗流满面,他心疼的想要给她派两个助手,甚至是让她放弃医馆,却被她一口回绝。她对自己所有的病人亲力亲为,绝不敷衍,亦绝不轻言放弃。纵然前一日累得倒下,次日照样早起看病,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如果一切就这么继续,也许他们会就这样做一辈子的知己好友。直到那日,齐皇去世,举国同哀。她担心他太过伤心悲痛,却找不到去看他的理由,也没有进宫的途径。那几日她人也懒懒的,打发走了几个病人,躺在卧室百无聊赖,心中却一直不安,直到三日后,小李的出现。
“薛姑娘,您去看看太子,不,皇上他吧!”小李见到她就抹泪道。
她二话不说,跟着进了宫。偌大的宫殿里,只有一个呆在一边侍奉的太监。她一步步走进去才发现,一副手持弓箭的画像前正站着一个一动不动的男子。看着那熟悉的背影,耳边想起小李子的哭诉:“他,他已经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了。”她的心忽然一痛,就要落下泪来。
走到他身后,想要开口劝,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的从后背抱住他。似乎是被那熟悉的药香触动,他依旧没有动,只是用有些冰冷麻木的大手紧紧的拽着她的一双小手。
身后,小李和太监默默退去,关上了殿门。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她一直不曾开口说话。只是任由他在她怀里大哭了一场,听着他像个孩子般,絮絮叨叨的哭述着那些从前的父子回忆,那些记忆中的谆谆教诲。他是齐皇生前最疼爱,也最器重的儿子。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注定不同于常人,正因为如此,他的悲痛才来得更加的深刻,更加的刻骨铭心。
因为有过同样生离死别的经历,她说不出半句抚慰的话,只是第一次,默默的为他精心准备着各种羹汤,补药,看着几日来须发渐白,眼圈乌黑的他一口一口喝下。
半个月后,处理完齐皇的一切身后事宜,在她的再三劝说下,看着她不同平日的脸上,那般温柔担忧的神色,他终于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