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嬴政有没有让韩非背锅的意思,就见仁见智了。
很快,长公子择名师的消息就盖过了韩非进谏的事,瞬间诸子百家都激动了起来。
秦墨的工坊里忙碌的热火朝天,他们自认占据地理优势,又被长公子认可,是最佳的选择:“宋墨空谈兼爱,楚墨流于游侠,唯有秦墨扎根关中,为大秦铸造坚甲利刃!”
楚墨和宋墨皆表示不服,墨家三家分支之间吵得热火朝天,叫咸阳城的百姓看了不少的热闹。
但内部的分歧是分歧,对外上,三家团结一致,首要针对法家。
准确的说,是其余各家学派都针对法家,实在是法家太突出了。
有李斯和韩非在朝,近水楼台先得月,众人不得不防,更何况韩非还曾为长公子讲学。
不过,因为听说长公子和韩非闹掰了,所以众人才越发蠢蠢欲动,不说做什么下流的手段,但和法家之间的辩学一场接一场,学说之间的碰撞不断,哪怕是李斯和韩非也逃不过。
比起其他学派,儒家要落寞不少。
原本耀眼的大学派,因为天幕上另一世长公子自尽的结局,导致众人不约而同的将儒家排挤在安全圈之外,皆不认可,也不认为他们能够接近长公子。
直到……荀子入秦。
咸阳城郊的学舍里,檀香袅袅。
李斯和韩非匆匆踏入,衣袂带起一阵风。
二人见荀子正倚在胡床之上,手持一卷泛黄的典籍,赶忙俯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仿佛又回到了求学之时。
“老师入秦,为何不叫弟子去接?”李斯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焦急与关切,他挺直的脊背微微前倾,显露着十分的恭敬。
荀子放下书卷,眼角笑出细密的纹路,温和道:“你如今是大秦廷尉,日理万机,韩非亦在朝中事务繁多,何必来接我这个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