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把议和的事情说清楚,堵住那些人的嘴。”
袁崇焕气得脸色铁青,拍案道:
“本官行得正、坐得直,不惧他人毁誉。”
“沈棨、祖大寿确实曾参与议和,但他们私自通虏,本官实在不知。”
“至于张存仁的事情,他是主动参军的辽东生员。谁能想到一个有秀才功名的人,竟然是建虏的密谍?”
“这个人我确实用错了,应该仔细审查。”
承认自己有失察的过失,但是对其他指责,则是一概不认。
徐本高和钱龙锡是亲家,钱龙锡又和袁崇焕关系密切,在他上任西南镇抚使时就托他照应袁崇焕。所以他和袁崇焕的关系同样很好,闻言急忙安抚道:
“不要激动,不要激动,真的只是例行问话而已。”
“朝廷真要怀疑你,来问话的就不是我了。”
“毕竟咱们的交往,也从没有隐瞒。”
袁崇焕听到这番话,脸色才慢慢平静下来。
他知道徐本高说的是实话,朝廷没有动他的意思。
否则就应该是三法司派人过来,把他的事情立案。
如果他现在不配合,皇帝就会加深怀疑,到时候真派御史下来,可不像徐本高这样好说话。
所以他只能道:
“当年议和的事情,我会写封奏折密奏给陛下。”
“想来陛下明白原委后,就会打消怀疑。”
“对于失察之罪,本官也会上疏请罪,任凭朝廷处置。”
一番话理直气壮,却什么都没交代。
如果是其他人估计还要询问,但是徐本高却很给面子,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袁抚台写密折,交给陛下裁决。”
“只要陛下认可,袁抚台自然能过关。”
结束了这次问话,并且让袁崇焕在记录上签字。
然后他的神色更加和善,笑着安慰袁崇焕道:
“袁兄不要气馁,皇上还是信任你的。”
“否则怎么让你这个巡抚代行总兵指责,把云南的兵马都交给了你。”
“只要袁兄在西南做得好,将来定然能够升迁。”
“甚至像袁枢密那样,成为又一个袁枢密。”
袁崇焕却摇了摇头,感叹道:
“就算成为枢密大臣,也去不成辽东了。”
“那里才是建功立业的地方,丈夫用事之地!”
显然心中还怀着重返辽东之念,对辽东的事情一直有着关心。
否则他就不会写出《五年平辽策》,并且通过老师呈给皇帝。
如今,老师韩爌在沈棨案爆发后一言不发,甚至都没有个信过来,明显是已经放弃他,不再指望他插手辽东事务。
他将来去辽东的可能无限趋近于零,甚至有可能一直在西南。
徐本高对这番话,不知如何安慰。他也知道辽东是建功立业的地方,现在就已经有毛文龙、满桂封了伯爵,将来定然会出现更多爵位。
如果有可能,他也愿意去辽东。不过想想张存仁这样的游击将军间谍,他觉得还是在西南安稳点。
尤其是西南这边局势同样不稳,只要把这边作乱的势力平定,同样能立功获得爵位。
:https://www.cb62.bar。手机版:https://m.cb62.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