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其他海外地区又不一样,比如说在锡兰岛,这地方是纯粹当成了超级军事基地来经营的。
而在印度的诸多海外领地里,除了少部分限制当地土著进入外,很多一部分海外领地实际上并没有限制当地土著的存在,而是保持了西班牙人的那种殖民地模式,而在更多的印度内陆地区,则是又采取了代理人模式,通过当地的国王进行间接统治。
因此在印度地区的大唐的政策,其实并不是移民开发,而是以殖民掠夺为主。
而在奥斯曼帝国以及欧洲地区,在上述地区的殖民地规模普遍偏小,大多以沿海港口军事基地的方式而处在,并不怎么进行移民,主要的作用就是充当大唐在当地的桥头堡,不仅仅是军事桥头堡,更是也是各种大唐商品涌入当地的桥头堡,这种模式有些类似于后世列强在华夏地区的殖民模式,把当地当成工业品倾销地,并在外交和政治以及军事上进行全面影响。
至于非洲地区,除了南非外,其他地方大唐基本当做没看见,哪破地方大唐人就不怎么愿意去,所以最近几年大唐把非洲的中部区域,当成了安置地,用来安置搬迁过来的南洋十二国以及丹麦王国。
用大唐人的话来说就是:以夷制夷!
让这些蛮夷自个打生打死去,我们大唐人在后头卖卖武器什么的就行了。
但是在南非地区,又是因为发现了巨大的黄金矿,为了黄金,大唐特事特办的一次,专门针对南非实施了局部本土化。
而南非地区的局部本土化和其他地方的局部本土化又不一样。
目前进行局部本土化的地区,包括巴库、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部分地区、锡兰岛等,他们都是以一整个地区或者岛屿进行局部本土化。
比如吕宋岛、棉老岛、万丹岛、马六甲港。
但是南非的局部本土化,却是只局限于南非铁路沿线,并不包括整个南非,乃至连南非平原,甚至南非港都没有列入其中。
南非的局部本土化,只限于南非铁路沿线左右十公里范围以及金矿区。
也被称之为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大唐治下这么多海外领地,只有南非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奇葩的局部本土化。
但是虽然奇葩,这个方式却是给了美洲事务衙门的官员以及移民到北美洲的部分权贵尤其是三大藩王以及部分贵族们一个新的希望。
那就是通过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的方式,打破北美洲本土化的尴尬。
北美洲本土化,这是个禁忌,大唐帝国在没有做好绝对的准备之前,尤其是圣天子认为准备好之前,是绝对不可能本土化的。
哪怕北美洲里的所有人都已经是大唐子民,一个土著都没有了,也是不可能实现本土化的。
这一点,上层的人基本都知道,也知道为啥。
所以北美洲本土化这事,他们短时间内是不指望了。
但是他们依旧想要获得铁路。
本土方面担心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就是北美洲建立大量工厂,最后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而已。
那么就不搞什么本土化了,反正也无法通过。
他们准备曲线救国,搞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到时候铁路修起来了不说,而且很重要的是,这铁路沿线就算地方小了点,但还是会有地方的啊,照样能够建设工厂。
大不了就是把工厂围绕着铁路线建设就是了。
于是乎,圣天子李轩在宣平三十八年六月份的时候,就是收到了美洲事务衙门递交的铁路筹建方案申请书。
在这一次申请里,美洲事务衙门还是用了一个他们自己发明的新名次,叫做:“铁路专项本土化”
当然了,虽然称呼不一样,但是核心的东西还是南非的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美洲事务衙门督办提出来的‘铁路专项本土化’,和南非的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基本没有区别,并说铁路对于北美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国防用途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当圣天子李轩看完这份申请后,就是直接批示道:北美事关国本,朕自有方略。另该员妄议国本,转司法查办。
无线电都没搞出来,军械设备的技术水平也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层次,玩个毛的北美洲本土化。
还想曲线救国,朕直接斩了你们的手!
第1852章 大唐人的雅
金陵皇宫内,伊丽莎白看着身前的这栋小楼,多年里熟读了诸多大唐文化书籍的她知道,这是最近十年里大唐逐渐兴起的现代风格建筑。
在西方,又被称之为新唐风建筑。
其特点就是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户,采光好,外部采用石柱,带有部分西式雕刻的风格,内部装饰不会过于繁杂,而是以简洁、典雅为主。
这种新唐风建筑和三十年前开始兴起,在三十年里逐渐成为大唐主要建筑模式的唐式建筑是有极大的不同的。
在水泥钢筋盛行后,大唐开始采用钢筋水泥修房子,但是最开始主要是用于官方建筑、商业建筑等,后续出现的摩天大楼就是这一建筑类型的典型。
这一时期的新式建筑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一个就是普遍以公共建筑为主,因为这一时期的新建筑又高又大,动不动就是几十米高,甚至上百米高,占地面积也非常大,因为这种规模浩大的建筑普遍都是商业办公楼、饭店、官府建筑等公共建筑。
具体的建筑模式上,一楼的大厅普遍都是非常高的,并悬挂有巨大的水晶吊灯,外墙大多还是用大理石等昂贵的石材修筑。
这也就随之出现了,其一楼往往需要大片的玻璃窗采光,同时还需要巨大的窗帘遮光。
其中最为典型的建筑,应当属于皇宫内的翰林院了,高大而宏伟,其一楼的会议大厅,足以让任何人为止震撼。
此外上海沿江路的一连串摩天大楼,大多也是这一建筑风格的代表。
但是,这一时期里,民间的住宅类建筑,受到的影响却是并不大,尽管材料身上也广泛运用水泥钢筋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偏向于传统的建筑模式。
直到后来才慢慢出现了两层、三层小楼这种私人住宅的建筑模式。
继续发展后,等到了今天就形成了风格比较独特的新唐风建筑模式,融合了典雅、简洁、明亮、奢华等元素,深受文人雅士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