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听完了后,葛老师问同学:“你们听到了没有?这是那位大作家创作的音乐作品?”
教室里的同学,没有一个听出来他们所熟悉的作曲家的作品。教室里好久寂然无声。
葛老师满脸笑容,用一个手指头指着要他的鼻子,笑眯眯地说:“这就是本作曲家的作品,是用无调性写成的。”
教室同学这才哗然大笑,爽快的笑声充溢在整个教室。
葛老师敢于用无调性作曲,他的写作思路是很超前的。
大海在学习旋律定作方面,有一位作曲系的沙老师,沙岳老师把大海引进了旋律写作的大门。
大海和沙岳老师有一些缘分。沙岳老师是作曲系系主任,对于旋律写作方面,是一位专家水平。
80年代初,中国人和现在比起来,还是比较穷困的,音乐学院的教热授一个月工资也不过三百元左右。
音乐学院的老师,都想带些学生,增加一些收入,很认真的上一节课,当时付十元钱。当时十元钱,是起点作用的,能买到一定的东西的。
有一天上午,大海上完了一节民歌课,刚走在了音乐学院一条小路边上,沙岳老师骑自行车过来了,沙岳老师停下了自行车,和大海说话。
沙岳老师也略知大海的情况,大海这么一位曾通的学员,一位从农村来的学员,能得到作曲系系主任沙老师的关注,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沙老师两手还扶着自行车把,对大海说:“你学习什么专业?”
大海说:“我学习作曲专业?”
沙老师缓缓说:“我教你旋律写作和声学两门课,每门课每周上两节,一共四节,一月一百六十元,你考虑一下?”
大海大的方面,给音乐学院交的学费都交过了,沙老师说的是上个别课,按说个别课是有针对性,可是大海知道他的经济方面的情况,他并没有多余的钱来给沙老师学习,有一点钱,只能将就着现在的生活。
大海听了沙老师的意思,没有敢回答,也不好回答,按照他的心情,跟上沙老师学习,那对于是相当有好处的,可是就是因为学费问题把他这个学习给阻挡住了。
沙老师以为大海能来到音乐学院学习,以为一定是多么有钱的人,大海的实际上是没有多少钱的,他在音乐学院学习的生活费学费用都是凑合或借来的。
沙老师又给大海说:“我给你说的,你好好地考虑一下,等你给我一个答复。”